《隔离区来的人》是“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系列之一,由尤里·奥莱夫编著。
《隔离区来的人》讲述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入侵波兰迫害犹太人,华沙十四岁叛逆少年马雷克随同继父通过下水道进入犹太难民区,给他们送去食物,赚取外快。一次打劫犹太人的经历促使母亲告诉了他已故生父的真实身份,马雷克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为了弥补过失,他积极帮助无处藏身的犹太青年潘?乔泽克寻找住处,在相处的过程中逐渐受其感染,*后两人主动进入危险区,加入了抗击德军的战斗中……
尤里·奥莱夫(1931―),波兰籍以色列犹太儿童文学作家及翻译家。迄今已创作超过30部作品,他的作品以希伯来语写成,被翻译成至少25种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行,曾于1996年和2003年两度获得安徒生奖。他的作品多以自己童年身处战争时代的经历作为背景,以儿童的视角,用正直和幽默去描写感伤的往事,处处传递着生活的美好和希望。贺爱军,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徐杰林、柳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翻译硕士。
继父说服母亲,同意我进入下水道的那一天,我记得清清楚楚。继父是卫生部门的一名主管,在工作之余,他通过向犹太隔离区偷运食物,赚些外快。犹太人被困在隔离区里,几乎就要饿死了。为了能够买点吃的,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我们一家只有三口人:母亲、继父和我。
一天夜里,我听到他们在讨论这件事情,起初还是讨论、商量,*后变成了他俩之间常见的争吵。继父想要我帮他运送食物,因为他已经竭尽所能,无法再携带更多的食物了。他告诉母亲,现在正是需要我做点事情、助他一臂之力的时候了。“再说了,他已经不是小孩了,”继父说,“虽说他只有十四岁,但是他的力气不亚于二十岁的小伙子。”
母亲坚决反对,因为她认为这太危险了。我把耳朵贴在墙上的一个洞眼上,这样能够听得更清楚一些。听到他们的谈话,我不寒而栗。下水道在城市街道和房屋下面,在我的想象中,那是一个鬼影憧憧的地下世界,与地狱毫无二致。再说了,我讨厌继父。只要一想到他,就仿佛闻到污物的臭味。
然而,一旦克服起初的恐惧心情,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就是一次探险经历。在我的同学或朋友中,还没有人有过这种探险经历呢。
我紧张兮兮地听着他们的争吵。母亲越是反对,我越想试试。继父解释说他找不到其他人了,舅舅不合适,因为他会把那个看门人拉来一起干,他们之间有着不可告人的交易;朋友也不合适,因为朋友都会为了钱而泄露此事。“我们只能信任这个孩子了。”他说道。
如此说来,在他眼里,我终究还是个“孩子”!
母亲的反对声渐渐消失了。*后她同意了,条件是继父不要把我卷入任何“阴谋诡计”中。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母亲说有要事告诉我,我假装很吃惊。
“现在该是你帮助你父亲安东尼从下水道中给隔离区运送食物的时候了!”
“就这事吗?”我问道。
尽管这一消息对我来说并不算是新闻,可我还是感到兴奋。
“具体细节我们今晚会和安东尼一起讨论的。”母亲一边说,一边打发我去上学。
晚饭时分,母亲让继父给我说一下我将要干的事情。安东尼耸耸肩膀表示他没有什么好说的。“很快他自己就会明白一切的。”他一边说,一边吃着饭。继父是那种话不多的人。
第二天晚上,他带我进入了下水道。
我穿了继父的一双旧靴子,母亲仔仔细细地给靴子上了油。因为靴子有点大,母亲往里面垫了一些破旧布片,以便合脚。然后,继父一如既往地戴上了安全帽,母亲检查了楼梯,确保四下无人,接着我和继父就下到地下室里,那里堆着大包大包的食物。
直到那时,我才明白安东尼是怎样钻入城市下水道系统中的。之前,我一直纳闷他是如何在工友的眼皮底下偷运食物的。我原以为或许有一些专门的检修孔,只有维修人员和像继父一样的工长才知道,不过这种想法不怎么合乎逻辑。换句话说,街道角落里的普通检修孔到处都是。到了冬天,我都会看到清洁工人把成堆的雪从这些检修孔中倒下去。很明显,通过它们偷运食物是行不通的,无论在宵禁前还是在宵禁后都不行,准会被发现。现在我才发现继父在地下室里有自己的私密通道。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