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我的儿子皮卡1-尖叫
ISBN:9787539150017
作者: 曹文轩 著
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1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6-8(1-2年级)、8-10(3-4年级)、朋友、
内容简介

皮卡从一出生就充满了悬念,“卡”在那里怎么也不肯出来。医生就像拔萝卜一样,扑通一声将他拔了出来。皮卡愤怒着来到这个世界。但是愤怒很快就变成了好奇,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着周围的一切。在医院里,他是个安静的“乖娃”;回到家,却突然变成一个令人烦躁的“夜啼郎”;他爱听哥哥撕报纸的声音;爱看乡村夜晚清澈的月光和远远近近的树木……

编辑推荐

 

他们说

皮卡很生气,不愿出世,是完全有理由的。
本来,爸爸和妈妈并没有打算创造孩子,因为爸爸先前有过一次婚姻,那次婚姻在一个深秋的下午以失败而彻底结束,但留下了非常了不起的成果: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一个叫皮达的男孩。这个英俊的男孩由爸爸搀着他的小手,直接被带入了爸爸的第二次婚姻。事情的结果让全世界为之祝福:皮达与他的后妈相处极其融洽,无论是家人还是外人,都看不出皮达并非是皮卡的妈妈所亲生——皮卡的妈妈完全将皮达当成了是自己的骨肉,万分疼爱,并且从来也没有想过再要一个由她自己亲自生下的孩子。
一家三口,十分幸福。
除了他们实在无法待在一起的时间,其余时间,他们总是待在一起。一起逛马路,一起出门远行,一起看电影,仿佛谁也离不开谁。
妈妈怀上皮卡,纯属偶然。包括妈妈在内,没有一个人会想到皮卡不声不响地、悄悄地开始了他生命的旅程。
妈妈有呕吐的感觉,一些指标也很不正常,去医院检查了一通,医生的判断十分明确:肝炎。
于是,全家人开始小心翼翼地隔离:碗筷分开、被褥分开,一切都分开。即便这样,碗筷还要天天沸煮三十分钟,被褥天天放到太阳下面去暴晒。一家人再散步时,妈妈总是与爸爸和皮达——特别是与皮达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生怕传染给他。
妈妈开始吃药——不幸中的万幸,妈妈吃的都是没有副作用的中药。要是吃了西药,就糟糕了,也许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一个叫皮卡的男孩子了,即使有,也不会是这样一个充满活力(整天像拧紧了发条的玩具)、聪明过人(所有的人都说他“聪明绝顶”)的男孩,也许是一个只知道冲人傻笑或翻白眼的傻子。
一剂一剂的中药,并没有使妈妈的“病情”有所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吃什么吐什么,恨不能把五脏六腑都吐出来,人一天一天地消瘦,眼窝越来越深。
眼见着妈妈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爸爸建议妈妈换一家医院再看看。妈妈同意了。这家医院检查的结果很快出来了:妈妈怀孕了!
当爸爸妈妈最终搞明白妈妈的身体不适,全是因为怀上孩子时,皮卡作为生命,已经在妈妈的身体里待了整整四个月了!
要还是不要?
妈妈没有说不要,但妈妈说:“我们已经有皮达了。”
爸爸不吭声。
两天后的一个傍晚,妈妈站在窗口,看着皮达背着书包,手抓一根树枝,一边劈劈杀杀、抽抽打打地玩耍,一边往回走时,一下子作出决定:不要!
晚上上了床,熄了灯,妈妈对爸爸说:“还是不要吧。”
爸爸还是不吭声。
“要吗?”妈妈问。
“还是要吧。”
“……”
“你不想要吗?”爸爸问。
“……”
“那就要吧。”爸爸说。
皮达的房间门对着爸爸妈妈的房间门,门开着。
黑暗里传来了皮达一串含含糊糊、东拉西扯的梦话。
妈妈笑了,爸爸也笑了。
笑了一会儿,妈妈说:“还是不要吧。”
这样反反复复地到了后半夜,爸爸妈妈终于作出了决定:不要!
妈妈含着眼泪,用斩钉截铁、不可调和的口气强调了这一决定:“不要!”
可就在他们毅然决然地将要实施行动的前夕,住在遥远的乡下的奶奶,带着爷爷以及大姑、二姑、三姑、四姑的一致意见,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北京,一进门,就把爸爸妈妈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两个就知道胡说八道!好好的一个孩子说不要就不要了,就不怕响雷打头!”奶奶说,“要!”
爸爸妈妈又犹豫了。其实,他们正想听到一个与他们的决定完全相反的意见呢!他们的心又活动了,但嘴上还是在说:“不要吧。”“不要是一个好的决定。”“能要吗?”“不能要。”“还要一个孩子干什么呢?”“是啊,不是已经有一个孩子了吗?有皮达啊!多好的皮达!”……
这时,外公外婆也从遥远的西北城市西安赶到了北京,对爸爸妈妈又是劝说,又是发火,又是声情并茂地描绘有两个孩子的种种好处:“两个孩子好!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一个孩子是带,两个孩子也是带!别人家想生两个还不行呢!一大一小,多好!大的带小的,小的跟大的,大的小的,两个都比别的孩子多增添了一份情感。现在只生一个,没哥哥,没弟弟,没姐姐,没妹妹,感情多单调!还是两个好!”
奶奶说:“当然两个好!乡下养小猪,还捉两头回来呢!一头不好养,两头抢食,养得膘肥肉壮的!”
一家人都笑了。P11-16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