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儿童绘本感兴趣,所以,凡和绘本有关的文章,只要遇上了,我总要看一看。我知道,好多人都有这样的兴趣:而且,哪天读了让自己非常满意(或非常不满)的绘本,还会有急于找人议论一番,或干脆写一段文字贴到朋友圈里的冲动。这是人之常情。正如看完一场让自己异常投入的球赛,常会意犹未尽,想找个人狠狠聊一聊:看完一场让自己感动的电影,也会逢人便说,要把内心的激情分一点出去:甚至,吃到好吃的东西,也会忍不住大声称赞几句。这是人的一种需要,即议论、交流和批评的需要,这也是影评、剧评、书评等等必然存在并将永远存在的缘由。
喜欢谈绘本的人群中,有家长、教师、编辑、作家、研究者等,现在还有了一大批半专职的阅读推广人。所有这些人中,我最信得过的,其实还是家长。绘本主要面对低年龄儿童,在他们成长的每个阶段,阅读兴趣和接受能力都会改变。这种改变有时极其细微,可以年计,也可以月计,甚至相差几天也会大异其趣。这日寸,要说哪一本书适合什么年龄的儿童,专业工作者谈的未必中肯,倒是一个认真的(确实有时间记忆而不满足于毛估估的)家长,往往说得更准确。因为她们是一本一本书给孩子讲,对孩子反应最能心领神会者。即使是同一套书中的不同分册,虽然作家和画家心目中的读者对象是一样的,实际效果还会有不同。举例而言,蒲蒲兰的看家好书之一“小熊宝宝”系列,是给一岁左右的孩子读的,其中的《过生日》因为有声音节奏上的巧妙安排,一岁刚过的孩子爱听且爱看;而另一本《好朋友》,因为一开始稍有一点静态的心理描述,一岁孩子有的就读不下去。我的小孙女是快两岁时才喜欢这本书的。编辑的感受可能不如家长,更遑论易于见林不见木的研究者了。
《蒲蒲兰文库:抛向远方的锚(套装共2册)》包括《蒲蒲兰文库:抛向远方的锚·上册》、《蒲蒲兰文库:抛向远方的锚·下册》共2册。不是简单的绘本导读或书评,通常她会结合自己的育儿、亲子共读经验或者家庭、人生故事来展开,看似毫无由来、漫不经心,实则都是悄无声息的谋篇布局,在貌似闲话家常之后,总会回到她推崇那些绘本的主题上来。而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闲话家常,正是她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