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淘气鬼妮娜
ISBN:9787558905810
作者:(意)坎托内 绘,唐锦源 译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1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3-4(小班)、4-5(中班)、5-6(大班)、成年人、品格养成、自信、趣味、想象力、家庭教育书、
内容简介

妮娜是个乖孩子。她做什么都很好,也很听话。可是有一天,她发现,做一个乖孩子很无趣。她想变得捣蛋、顽皮。她想成为一个淘气鬼。别人越夸她是个好孩子,她就越觉得不开心,直到有一天她完全变得与好孩子绝缘。 如今每个人都说妮娜是个淘气的小女孩。作为惩罚,她被送进了自己的房间。妮娜受够了。她厌倦了一直做一个淘气的孩子。一直做个乖宝宝或淘气鬼都让她觉得很无聊。 于是,她不再刻意去让自己变得乖巧或者淘气……现在,妮娜只是做她自己。

编辑推荐

这是一段寻找“我是谁”的心灵探索旅程。 主人公的行为、想法、心理变化完全是孩子的思维方式。一开始,孩子都为了获得成人的赞扬而装成一个乖孩子,可是这样的日子毕竟太憋闷了,于是他们开始想着法子“变坏”,想看看成人的“底线”究竟在哪里。不过想方设法地做个淘气鬼也是很辛苦的,于是,孩子自动自觉回归自我。 相信我们的孩子会同妮娜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地发现“做自己”这一人生的真谛。

在线试读章节

像妮娜一样做自己
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培训部主任 章淼榕
从刻意做个“乖宝宝”,到故意做个“淘气鬼”,直至最后“做她自己”,这真是一段耐人寻味的心灵探索之旅。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以生理性反应和直觉性反应居多。渐渐的,他们开始能够听懂大人的语言,读懂大人的表情,出现了越来越多合作、反抗等富有社会意义的言行。再大一点,孩子逐步能够预见到大人会对他/她的行为产生何种反应,并根据这种预见来计划和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正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是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不断磨合的过程,是孩子发展技能和策略以满足社会的、家庭的、自我的不同期待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顺利的话,孩子将成长为言行得当、个性独特的社会人。
我们的小主人公妮娜一开始站在“人言可畏”这一极上,她努力让自己的言行去符合成人世界“好”的评价,她发展出一套又一套的印象管理策略,终于成为了一个别人眼中的“完美小孩”。然而,她开始困惑了:成为“完美小孩”又怎么样呢?她迅速滑向了“随心所欲”的另一极——故意忽略社会的要求和评价,竭尽所能的干一切捣蛋的事,和成人对着干,惹成人生气。最后她如愿以偿的颠覆了“完美小孩”的形象,被贴上了“淘气鬼”的标签。但是,她还是高兴不起来:成为“淘气鬼”真的好吗?这个时候聪明的妮娜终于醒悟——“特意做个乖宝宝或者特意做个淘气鬼,其实都很无趣。我只想做妮娜”。于是,妮娜开始学习在规则之内坚持自我。她不再完美,但是变得快乐。故事就这样画上了一个漂亮的句号。
我相信“妮娜”将引起小读者们强烈的心灵共鸣,“我不就是这样的吗”、“和我好像啊”。每位孩子都曾经、将会或正在面对“做乖宝宝还是做淘气鬼”这道令人头痛的选择题。做乖宝宝得压抑调皮好玩的天性,似乎对不起自己;做淘气鬼虽舒畅却让身边的人不好过。真是左右为难啊!当翻至最后几页,已经皱起眉头的小读者们想必会松一口气吧。妮娜终于解出了这道选择题,原来这道题目还有一个选项——就是“做自己”。小读者们同样会产生茅塞顿开的感觉。当他们在生活中盲目追求“乖宝宝”称号时,当他们用恶作剧来发泄对成人或诸多社会规则的不满情绪时,他们会不知不觉想起妮娜,意识到自己正在陷入与妮娜一样的陷阱,明白“做一个让大家舒服、自己也舒服的自己”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而我们成人应该做的,就是支持我们的孩子以恰当得体的角色获得社会大舞台的“入场券”,然后留出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去探索与沉思“我是谁”、“我想要什么”,相信我们的孩子会同妮娜一样,发现“做自己”这一生活的真谛。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