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故事(全集)》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 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梅子涵的*富代表性的 作品之一。本书由上篇《女儿的故事》和下篇《我的 故事讲给你听》合成,讲述了主人公梅思繁作为一个 学生一路走过来的成长,以及父母、同伴一路相随的 欣喜、艰辛和无奈。它一反作者多年来对小说叙事技 巧的迷恋和经营,放弃虚构的人物情节放弃先锋的艺 术实验,一路还原生活的真实和琐碎。有意思的是, 这些非常规的操作不但没有损害《女儿的故事》作为 一部成长小说应该具有的特质,反而出人意料地创造 了一种成长小说别样的言说方式。这些极其日常的经 验提供给了作者一个自由、随意的叙述空间,并且在 作者个性张扬、幽默横生的语流中进发出令人心动的 光亮。其极具个体经验的叙述方式及特有的梅氏幽默 已成为儿童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范式。
没当干部 梅思繁在中预(1)班。她没当干部。不是大队长 ,不是中队长,不是小队长。只是外语课代表。课代 表不算干部。我对她讲过,进了中学,别立即当干部 。她一进小学,就立即当了干部。开始是班长,喊起 立,上课喊起立,下课再喊起立;后来当绿领巾中队 长;后来当红领巾中队长;后来当红领巾大队长;后 来改选,没有选上,不再当红领巾大队长了,当起中 队学习委员。当中队学习委员时已经是五年级。
当大队长*神气的事是星期一主持升旗仪式。下 雨不升天晴升。天晴的星期一梅思繁精神抖擞。她宣 布升旗仪式开始国歌就响了。她声音响亮,站在我们 住的第九宿舍窗口听得清清楚楚。但是我怀疑她又驼 背了。她有一个坏习惯,站着坐着都要驼背。当然是 有一点驼,不是拼命驼,可是有一点驼已经难看得要 死。我总吼她:“又驼了!”——她便立即挺起来。
可是一会儿又驼了。我就趁着她驼的时候猛地往她背 上击一巴掌,她说:“啊哟哇啦!”后来,她门槛精 了,我刚要击一巴掌,她已经立即不驼了,笔挺笔挺 ,我的手只好半途而废。我说,你看,笔挺笔挺多好 看,为什么要驼! 她说,你自己也驼的! 我说,我什么时候驼的!——我就笔挺笔挺给她 看。
她说,你刚才驼的! 我说,好,大家不驼。
我们俩就都笔挺笔挺。
有的时候,走在路上,就这样一会儿“猛击一掌 ”,一会儿“笔挺笔挺”,烦得要命。
我说,你升旗仪式的时候千万不好驼! 她总说,噢! 但是我看不见。我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曹迪民。
曹迪民比梅思繁低一个年级,住在我们对面的楼里。
因为他爸爸跟我挺哥们,所以弄到后来,他跟我也有 点挺哥们了。我是打电话向曹迪民布置任务的,我说 :“曹迪民,交给你一个任务,星期一升旗的时候, 你看看梅思繁有没有驼背。” 他说:“什么看看梅思繁有没有驼背啊?” “就是她站在台上的时候胸有没有挺起来,还是 背有一点驼的。” 他说:“梅子涵叔叔,我的背也有一点驼的。” 我说:“你那不叫驼,而是叫坍。”他太胖了, 站着的时候,肚子和腰要往一边坍下去。
“梅子涵叔叔,那么我眼睛不大好,看不清楚怎 么办?” “你反正尽能力看,争取看清楚!” “要是我前面有人挡住,我就踮起脚看!” 我打电话给他:“曹迪民,看清楚了吗,梅思繁 背驼不驼?” 他说:“看不见的,她是面对着我们,不是背对 着我们。” 我说:“你真是个笨蛋,面对着你就看不见了? !” 他说:“梅子涵叔叔,面对着我是看不见的。” 没有办法,我就只好仍旧自己问梅思繁,提醒梅 思繁:“今天背驼了吗?”“背不要驼噢!”她总说 :“没有。”“噢!” 但是梅思繁不再当大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