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千万不要关上这本书
ISBN:9787556039890
作者:亚当·赖豪普特 著,马修·福赛思 绘,余治莹 译
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6月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4-5(中班)、5-6(大班)、想象力、幽默、
内容简介

嗨?你终于来了,我们的大救星,我们得救了!快把灯打开!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吗?有人把这本书关起来了!如果你把书关起来,我们就会像这样黑漆漆又无聊地待上好多天。你知道他们有多可恶吗?而且他竟然还把这根新鲜的香蕉关在了里面,简直不能忍。我们知道他是谁,你可不能跟他一样!你不会忍心这样做的对不对?要不,我们把剩下的这一半香蕉给你,虽然不多了,但它还是很甜的。不,千万不要再翻页了,你快把这本书翻完了,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噢,别关灯!别……关上书。
这是一本让孩子爆笑、忍不住偷看、舍不得放下的书。互动性故事结构:以孩子的阅读过程来结构故事,以每一页的翻动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让故事本身与读者休戚相关,阅读本来就是孩子们的游戏。奇特却形象的画风,与文字结合,带有独特的幽默感。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导孩子爱上阅读。

编辑推荐

这个绘本什么都没有?
林文宝(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教授)
亚当·赖豪普特的《千万不要打开这本书》与续集《千万不要关上这本书》是两本有趣的绘本。故事的设计别出心裁,以第二人称“你”说故事,邀请读者一起参与故事,读者成为故事的主角,共同经历故事的冒险,达到阅读的乐趣。
这类型绘本或许与时代及文学的转向有关,文学从原本的作者导向——认为作者能创造好作品相当难得,所以作者常被视为偶像看待;逐渐,转而到作品至上——作品在完成作品后,作者已死,而读者也必须虚心对待作品,才能完整解读;而直到现在,转而是读者导向——读者被摆在*的地位,认为若是没有读者的参与,作品也只不过是一叠废纸。
亚当·赖豪普特的这两本作品,充分体现了这样的态度,他甚至直接邀请小读者进入作品。不断在作品中,使用祈使句“命令”、“警告”、“威胁”读者,不要轻易翻开下一页;但却在过程当中,不断诱惑读者翻页,让读者能“主动”参与故事,完成这趟有趣的旅程。
所有的表现手法都是为了小读者,无论是简单的文字,或者是幽默的情节,还是儿童心理的捕捉,都是为了能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趣味。随着时代的更迭,“游戏”与“趣味”变成了故事的重要元素。这两个绘本故事,实质上并没有任何的说教意义,它更重视的是故事的游戏性设计,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得到乐趣。
这是属于学龄前孩子的绘本,透过简短、命令式的文字,使得父母或者说故事者在朗读故事时,就像书本能直接与孩子对话,让小读者能感受到故事的趣味。这种命令式的文字,宛如说明书式的文字,也就是这本书的使用方式,教导孩子如何使用这本书,阅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在阅读中,他们似乎玩了一场有趣的游戏。
乍看之下,这是纯粹趣味性的绘本,没有一丝的教育性,不过却不是如此,它的教育性是融合在故事结构本身的。不是刻意强调道德式的教育意义,而是讲求让孩子在阅读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以这个作品为例,孩子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已经学会“书是什么”。对孩子而言,书是一个不好懂的抽象概念,因为它不能吃,也不能玩。虽然书是一个看得见的具体东西;不过*重要的是,它是一个载体,主要以文字或图画记载着故事,这才是书的主要功用,而这两本绘本轻松地用故事告诉小读者“书是什么”这件事。
另外,这样的绘本故事,不再只关心道德教育的传递,他们更注重插图的美感设计,让它看起来像是个很美的艺术品。马修·福赛思的插图幽默精致,使得孩子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就已受到美感的熏陶。
在新时代里,填鸭式的教育已不合时宜;取而代之的是游戏与趣味为核心的滑稽美学,一种讲求创意、游戏、美感、人性的概念开始引导绘本创作,希望带给孩子一个愉快的阅读经验,让孩子爱上阅读。
不要再问,这本书可以教给孩子什么?我可以告诉你,它没有刻意要教给孩子任何东西;*重要的是,让小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尽情想象,来一场好玩的冒险,感觉到快乐有趣,爱上幽默,认识到很多动物朋友,然后爱上阅读,爱上学习,爱上生活。
这个绘本什么都没教,却什么东西都教了。

在线试读章节

孩子们根本没法抵抗翻下一页的欲望。——《学校图书馆》杂志
赖豪普特的幽默这次更加尖锐了。——《出版人周刊》杂志
这是作者赖豪普特和屡获殊荣的绘者福赛思的一次有趣的反向心理学尝试。——《书单》杂志

他们说

一本可以和孩子互动的神奇之书。还在为而孩子和你“对着干”苦恼吗?《千万不要系列》告诉你怎么做,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勇于打破规则。荣获美国图书馆协会优良图书奖、EB怀特朗读奖、加拿大读者朗读奖,《出版人周刊》《书单》《学校图书馆》一致推荐。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