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野芒坡
ISBN:
作者:殷健灵
出版社:天天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6.4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8-10(3-4年级)、10(5年级)以上、艺术、生命教育、认知、品格养成、趣味、
内容简介

幼安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出生时便失去母亲,父亲是哑巴,又遭到继母的虐待。为了去寻找给过他爱的外婆,他无意中走失,误撞入教堂,被看门人送进了专门收容孤儿的圣母院……及至六岁幼安被送入“野芒坡”孤儿院,他依然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在哪里。在“野芒坡”,幼安遇到了若瑟和菊生,以及神父安仁斋等一批形色各异的修士。幼安很快发现,上帝的力量并不能拯救他,他身上潜藏的艺术天赋一再激发他对命运做出抗争……
小说以主人公幼安的传奇经历为主线,描写他如何自我探索、寻找人生方向的历程,呈现出一段独特的历史,讲述了一个穿越百年依然可以在现代大小读者心中激起共鸣的故事。
小说以清末民初的上海土山湾孤儿院为背景原型,塑造了少年幼安的心灵成长史以及中国孩子和外国修士鲜活群像。这是一个关于在黑暗中寻找光的故事,是表现艺术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动人赞歌。 作品首次以文学的形式关照上海土山湾的尘封历史。土山湾,作为西洋油画的摇篮,中国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独特意义。《野芒坡》基于历史,却又不囿于历史束缚,谱写出一部感人肺腑的少年命运史。无论是作品中的少年,还是其他人物群像,塑造鲜活生动,还原历史准确。

编辑推荐

她(殷健灵)的文学眼光是世界性的。但,她并不仰仗更不臣服于西方儿童文学,从不将西方儿童文学视为天经地义的唯一文学模式。她用她富有灵性和诗意的文字,向我们传达一个基本见解——这个见解值得中国儿童文学同仁思索:幅员广大、历史悠久,且又多灾多难的中国,为它的文学儿女提供了极其独特而又价值连城的写作资源。《野芒坡》又一次向我们传达了这一见解。与殷健灵之前的作品相比,《野芒坡》出现了新的走向——她从对心理的剖析而转向对灵魂的叩问。“灵魂”这个大词,是以往的中国儿童文学几乎未触及过的大词。于中国儿童文学而言,2016年是一个不错的年头,因为我们拥有一部《野芒坡》。
——曹文轩(北京大学教授、作家)
-----------------------------------------------------

在线试读章节

她(殷健灵)的文学眼光是世界性的。但,她并不仰仗更不臣服于西方儿童文学,从不将西方儿童文学视为天经地义的唯一文学模式。她用她富有灵性和诗意的文字,向我们传达一个基本见解——这个见解值得中国儿童文学同仁思索:幅员广大、历史悠久,且又多灾多难的中国,为它的文学儿女提供了极其独特而又价值连城的写作资源。《野芒坡》又一次向我们传达了这一见解。与殷健灵之前的作品相比,《野芒坡》出现了新的走向——她从对心理的剖析而转向对灵魂的叩问。“灵魂”这个大词,是以往的中国儿童文学几乎未触及过的大词。于中国儿童文学而言,2016年是一个不错的年头,因为我们拥有一部《野芒坡》。 ——曹文轩(北京大学教授、作家)
小说以一百多年前上海旧城“土山湾”孤儿院为原型,写这样的作品,要把握好人与历史、过去与现在、神圣与世俗、艺术与上帝……作者以文学的方

他们说

野芒坡小船在纵横交错的河汊里行进,出了一条河汊,又是一条。河汊并不宽阔,两岸生长着粗壮的叶片凋零的大树,几乎每棵树的枝杈上都搭了鸟窝,在寒冷的季节里,鸟儿们不知去了哪里,树不语,天空也静默不语。远处广阔的田野光秃秃的,寸草不生,星罗棋布的水洼里,丛生着已经枯萎的野麻和蒲草,它们倒伏着,被暗白的雪粒子覆盖,尽显冬天的寒冷和肃杀。只听见船桨划水的声音,单调、枯寂。摇橹人并不同幼安说话,幼安也不说话,他抱着包袱坐在船头,听凭雪粒子掉在头上、身上,出神地望着岸上缓慢移动的风景。过了个把时辰,眼前大同小异的景致终于有了变化。前方渐渐现出一大片高出地面的土坡,它和缓低矮,朝远处绵延着,好似将几条河汊扭到一起打了个结,又好似故意横在这里,挡住了前行的路。“看!芦苇!”幼安指着土坡上大片大片枯萎了的白色芒草开口道。“那不是芦苇,是芒草。我们到了。”摇橹人不紧不慢地回道。船行的速度逐渐放慢,他们接近了长满芒草的土坡。荒芜的土坡因为有了芒草的装点,好像顶了一头干枯的白发,那白发在冬天的风中贴地曳动,仿佛在与寒冷抗争。土坡的中央延伸出一段石砌台阶,形似码头,船就在这里靠岸了。幼安抱着包袱上了岸。一个修士模样的人站在码头上,走过来问:“你就是幼安吗?”幼安点点头。等幼安回头,载他来的小船已经悄无声息地驶离了。空气里充满了雪粒子和枯萎的植物混合在一起的气味,冰冷的薄雾在河面上无声地弥漫,无端地让人感觉孤寂。幼安跟在修士身后,亦步亦趋。走在前面的人个子不高,长着一张狭窄的脸,一双艾玛嬷嬷和卡米尔嬷嬷那样的蓝眼睛,他的红褐色头发像中国人那样在脑后打了一根长长的辫子,身上穿着黑色的中式棉袍。这让他的样子看上去有些古怪。他走了两步,像是想起了什么,转身停下来等待幼安赶上来,一字一句地说道:“我叫葛立丰。你可以叫我葛修士。”他的眼睛里闪着阴郁的光,冷冷的。那眼神好像隔了层薄雾,叫人看不真切。幼安点点头,低低地叫了一声:“葛修士。”他们沿着一条柏油浇筑的窄路往前走,走不远,便看到一座占地宽广的中式建筑,一溜粉白的围墙,点缀着各式花窗,每一孔花窗的样子都不同,有的是花卉,有的是云纹,有的做成卧蚕、蝴蝶和鱼鳞的图案,入口处则以黑瓦覆顶,飞檐翘角,旁边的粉墙上用中文和西文分别书写三个墨黑的字:
野芒坡YA-MARK-PO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