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音乐会的时候喜欢上了小提琴。爸爸妈妈给我买了小提琴,带我去学琴。一开始学琴很兴奋,但是演奏出动听的音符难度大,需要坚持练习,我感到痛苦和疲惫。这期间老师还批评了我,我感到再也受不了了,想放弃小提琴。在家人的鼓励下,我重新拿起了小提琴,认真练习,用心聆听音乐。渐渐地,演奏小提琴时,我感到了放松和快乐。我加入了交响乐团,演出获得了成功。小提琴也成为了我的好朋友。
没有任何一项学习可以仅仅靠兴趣维持下去,尤其是学琴。家长需要为孩子日渐冷却的学习热情加点小火花。《别放弃,小琴童》就是这样一束小火花,为孩子点亮突破瓶颈,坚持下去的希望之光。
小编也曾是小琴童。小编迷上钢琴后,爸爸妈妈花费了数个月的工资买来钢琴,请来老师。可是真正开始学琴以后,小编就迅速打起了退堂鼓。
有很多次,小编如痴如醉地欣赏着舞台上的音乐家演奏,心底涌起一阵阵的遗憾:如果当年没有放弃……
很多年后,小编看到了《别放弃,小琴童》这本书,发现书中的孩子,活脱脱就是当年的自己。如果当年自己看到了这本书,会明白演奏乐器没有看上去那么容易,需要反复练习;会明白进步慢,老师批评都是正常的,并不是自己没有天赋,而是所有小琴童都会遇到学习的瓶颈;会明白怎样缓解压力,调节学琴过程中焦躁的心情;会明白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收获成长。总之,如果当年自己看到了这本书,就不会放弃!
社里其他的编辑也纷纷表示很想让自家小琴童看看这本书。但愿今天的小琴童们不会再有遗憾!
有音乐在,再大的风雨都是美妙的音符。谨以此书献给在学琴路上欢笑着、哭泣着、奔跑着、跌倒了又爬起来的家长和孩子。为你们加油!
没有音乐的陪伴,人生是暗淡的。在我的艺术生涯中,小提琴带给我快乐和美好!《别放弃,小琴童》传达给正在学琴的孩子一种坚持,一种对梦想不弃不离的追求。每个人都会活得精彩!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乐队首席 赵坤宇
《别放弃,小琴童》这本绘本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它让我看到了我教的小琴童们的影子,看到了他们的不容易;同时,在故事的*后,小琴童享受音乐的那个瞬间却又让我感动。现在,也许很多琴童正在经历书中的琴童经历过的事件和情绪的变化。孩子们练琴很不容易,也许他们一开始是喜欢音乐、喜欢练琴的,但是练琴过程中的无助和孤独,练琴过程中的疲惫,的确真实存在。
没有哪个学习乐器的演奏者很容易就能达到理想中的高度。这需要从小就有非同常人的毅力!我经常跟我的小琴童们说,练琴是一个“练脑”的过程。因为,在练琴的过程中是需要用大脑去支配双手的。然而在学习初期,“用脑”是那么地难,小琴童们需要进行注意力、肢体协调能力以及毅力等方面的训练。
有时候,我的老师对我很生气:“你练习了吗,你的手指是断了吗?”
我应该达到她的要求,我应该放松,我应该手法准确,还有,旋律也应该弹奏得准确。
但是我已经很努力地在练琴了。
我的身体和下巴都颤抖了起来,低下了头,不想让老师看到我的泪水,我强忍着没有让它们落下来。
演奏小提琴,远远地看起来,是那么容易啊。
我真是受够小提琴了!我想把它丢进62148米深的大坑里,我想摆脱它,我也想让它放过我。小提琴真是让我不堪重负,而且我也想放学后轻轻松松的什么也不做啊。
眼里噙满泪水,我还是重新捡起了这个苦差事,重新翻开了乐谱,我的手指在颤抖,但我还是把手指放到了琴弦上。
似乎是小提琴用它的震颤让我冷静了下来,我孤独地一个人练琴,但似乎又不是一个人在练琴了。
整场演奏是由我来演奏最后的音符,我集中精力。我演奏完之后,是短暂的宁静,然后是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