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玩吗?在大多数的人心里,都戒不掉想要吃喝玩乐、追寻梦想的原始愿望。
你渴望孩子成功吗?让孩子补习、学才艺,上个好大学,有个安定的工作?
答案一定是YES!
可是上了大学之后呢?成功了之后呢?孩子能找到自己人生喜欢的方向吗?
其实有为数不少的孩子,上了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大玩特玩,我们所谓的精英,“别人家的孩子”,为数颇多的人毕业的第一目标是继续念研究生,原因是不知道毕业后要找什么工作,或者能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书念到不能念的时候,依然不知道自己的方向。
培养孩子坚强独立的性格、人生努力的方向,等他们大了,就已经晚了。
沈佳慧女士是一位和你我差不多的母亲,27岁前从未有过出境游玩的经历,人到老大不小之后,才开始做起勇敢的背包客,带着孩子和自己的心,一起出去看看这个世界。
《旅行,是最好的教养》一书中34个亲身经历的旅行的故事,是她送给孩子的一份厚礼。更通过旅行告诉大家,带孩子去旅行,才能让TA的人生更有方向。旅行并不是说孩子可以不用学习,光是到处玩耍,而是把教育延伸到任何场景,不让孩子在教科书和补习中迷失自己的个性和天赋,从小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小大人。
她和儿子,一起走过了10多个国家。从旅行的各种观察当中,儿子由一个不大懂事、有点娇气的懒小孩,到慢慢向别人学习待人处事之道,甚至最后独立到自己规划行程,勇敢上街与不认识的老外交谈……
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异国朋友的相处中,他逐渐学会了包容与尊重;在和小动物美丽的邂逅中,他认识到不同物种的生存智慧,从而懂得更加尊重生命……这一切,无须扮演陪伴者的父母多言,孩子自然就能获得最真实的体验,并受到无形的影响。也是母亲沈佳慧给他的最好的人生礼物。
常旅行的孩子,人生更有方向!
34个移动教养故事,让孩子在玩耍中找到人生方向45个欧洲国家的旅行教育,培养孩子国际化眼光华人世界最值得借鉴的亲子旅行教养故事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不一样的思考超值附赠:行李准备清单、纪录观察表、旅行备忘、亲子游注意事项提供详细旅行地点交通、票价、住宿、参观信息。
让你轻松规划旅程
旅行,是最好的亲子户外教学课
你喜欢玩吗?在大多数的人心里,都戒不掉想要吃喝玩乐、追寻梦想的原始愿望,却爱拿孩子当借口,说是为了孩子,所以得努力赚钱,必须不断工作,以供给孩子最好的不虞匮乏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补习、学才艺,因此让自己忙到没时间喘气,没时间想到自己。花费昂贵的暑假游学,让孩子自己去,父母扮演默默无言的提款机,等到孩子渐渐长大,才感叹错失了相处的时间,失去了亲子间最亲密的互动和关系,说不定还相互怨恨。真是得不偿失。
传统的观念告诉我们,唯有努力不懈、一刻不停,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那么成功之后呢?
就像我们从小开始,就被灌输着要不断的用功,好进入大学那道窄门(嗯,现在大学的门可能也不怎么窄),然后才能有好的工作、安定的生活。
而上了大学之后呢?其实有为数不少的人,反而因此失去方向,也有为数不少的人开始大玩特玩,我们所谓的精英,为数颇多的人毕业的第一目标是继续念研究生,很多原因是不知道毕业后要找什么工作,或者认为大学学历不够找到一个好工作。书念到不能念的时候,毕业了,依然不知道自己的方向。
西方教育是和我们反着来的,年纪愈长,愈开始努力思考自己的方向,而不是漫无目的,从小被淹没在课本堆中。他们从小快乐学习,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好像也没比我们从小就知死读书的逊色。
时代在改变,身为父母的我们,思想也该随着时代改变与进步。孩子玩乐不见得是一种罪恶或不努力的表现;如何帮助孩子在玩中找寻自己的兴趣,找出支持孩子努力和学习的动机,其实才是最重要的课题。
我,二十七岁才第一次出境旅行(还是度蜜月咧),从第一次旅行的新奇中,发现了原来自己成长的土地之外,还有很大、很不一样的世界。我在旅行中看到了许多我不知道的事和物,也在旅行中遇见了很多不一样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长环境所衍生出来的不同的思考逻辑,于是我才发现,二十七岁才开始认识外面的世界,太晚,也太不具竞争力了。
当然,从前的生活、经济条件,与今日相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从前出境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现在,出境走走看看,几乎是人人都做得到的事。像是愈来愈多的父母亲,为了提升孩子的外语能力,让孩子在暑假的时候出境游学,以开启他们的世界观,这,是很好的开始。
在升学主义主导之下,孩子的课业压力实在很大,因此如果旅行可以带给孩子不同的视野开拓,其实是很值得鼓励的。在我自己开始各处旅行之后,才看到很多的西方人,总是大包小包带着稚龄的孩子旅行,这让我觉得十分感动与敬佩。
初次到瑞士旅行时,遇见一对美国夫妻,带着他们的四个孩子旅行,最大的已经十五岁,最小的还抱在手上,拎着四大箱行李,千里迢迢远赴欧洲,跟着旅人挤上火车到处旅行。撇开不菲的旅费不谈,光是带着四个年龄大小不一的孩子出来见识世界,就已经让人深感佩服,与我们萍水相逢的他们说:“带孩子旅行,不要怕麻烦,也不是花钱多少的问题,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要让孩子,看看和自己生长不一样的地方。这是很好的一堂亲子户外教学课!”
于是,受到这个美国家庭的激励,从儿子小K出生没多久,我们夫妻俩就一致决定,只要有机会,一定要带着他到处旅行,带着他一起看这个世界。关键不是远近,是陪孩子走出去
当然,很多人会问,出境不是要花很多钱?当然啰,旅行本来就会花钱,但其实金钱经常是看你怎么分配与运用。我看到许多朋友,开好车、买名牌,花大把大把的银子,给孩子买各式各样的玩具、电动,每个月也花很多钱给孩子补习,却说带孩子出境好贵,好麻烦;有时宁愿把许多钱赔在股市,却不愿意带着孩子去看世界;有人还埋怨,花了那么多钱,孩子的英文程度还是很差。更经常有新闻报导,出境买了几十万的名牌包,却买到假货……
能拿这些钱来和孩子一起去旅行,不是更有收获吗?
甚至,不见得一定要出境。虽然,在本书中所分享的是我与孩子在欧洲旅行的经验,其实,我更想告诉父母们,只要你愿意陪着孩子,带着新奇的眼光走出屋子,到外头去游历,哪怕只是住家附近一栋不起眼的建筑,潜移默化的教养都会发生。
有时候花了很多钱给孩子买各式各样的玩具、补习,孩子也不见得快乐,因为玩具很快就玩腻了,还要追求更新更好的,所以我宁愿把到处旅行,当做给小K的礼物。而这个礼物,在小K愈长愈大,效果也更加倍地显现出来。
许多西方年轻人,在高中毕业、上大学前一年,会背着行囊去旅行一年,再回来继续学业,也从这样的独自旅行中,让自己沉淀,用自己的双脚走出去,用自己的双眼去看这个世界,了解有许多地方是和我们不一样的。也许在这样的旅程中,还会找出原本自己都不知道的潜力。我很喜欢这样的方式,因为移动,也是另一种学习,另一种收获。
想想,为什么现在许多年轻人这么流行独自去自助旅行?
因为从小总是读课本上的知识,却没有机会去印证。所以我很相信,见闻是孩子成长成熟重要的一环。
亚洲父母都希望孩子学习更多,却总怕孩子因为玩而荒废学习。但是仅有书本上狭隘的知识学习,久而久之,让孩子难以拥有宏观的思想,跳脱世俗的眼界。
现今的世界,许多时候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2008年的金融海啸,正是全球化的结果,若不想被淹没在这样的洪流中,本身具有世界竞争力,就是最好的保障。竞争力、国际视野,都需要长期培养,无法一蹴而就,不是嘴里说说“我们要有国际观”就可以拥有的。很多人带孩子出境玩,认为孩子爱去游乐园,其实,有时候孩子的习惯,是父母养成的,所以我相信除了游乐园,孩子出境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因此要怎样玩得有趣,要如何不流于带孩子出境,不是游乐园,就是疯狂购物的既定模式,是家长们该思考的问题。常旅行的孩子,人生有方向
我们的儿子小K,因为从小开始跟我们一起旅行,到现在他自己也可以提出一些意见和计划。
前一阵子,他又开始跟我说:“妈妈,我想去南极旅行。”
“去南极做什么?”
“看企鹅呀!”
“动物园就有企鹅,那么远跑去南极做什么?!”
“我要看的是一大片自己生长的企鹅,不是关在动物园里的。”
“喔,你什么时候知道那么多?等你长大一点再说吧。南极太远了。或者我们从现在开始存钱吧。”
被我否决提案的小K很不高兴,在嘴里嘟囔地说:“我以后一定要去南极看企鹅!”(其实,妈妈心里话是:实在太贵了,以现况来说,我们真的付不起……再缓缓吧。)
从这个小例子可以发现,从小被我们带着到处旅行的小K,就经常像这般,在讨论旅行的地点和行程时,给我出大大的难题。然而我们还是东省西省,省补习费,少买几件衣服、几件玩具,想办法每年都全家一起去旅行。
我相信每年的暑假,是有孩子的家长最伤脑筋的时间,漫长的假期,该怎么来度过呢?该为孩子安排什么样的活动,让他们的暑假既快乐又有收获呢?近年来很多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出境游学,或者用许多的夏令营填满整个暑假的空闲时间,其实,还不如抽空陪孩子旅行一趟。
在旅行之中,孩子因为有许多机会去亲身体验、感受什么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我常觉得,常旅行的孩子,对自我会比较了解,甚至对于人生的方向会比较有概念。读书辛苦吗?我们都是过来人,都知道读书哪有不辛苦的,但是如果是读自己有兴趣或喜欢的东西,再苦再难都会继续坚持下去。
旅行也是一个审视亲子关系的好方式,如果能够适度地旅行,不但对孩子的视野有着正面的帮助,身为父母亲也可以在旅行中与孩子对话、交换彼此的意见,是个很不错的家庭互动。所以,有时间,有机会,就想办法带孩子一起去旅行吧!
期盼借着我们的旅行故事,与这移动式教养的观念,能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不一样的思考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