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陪孩子走过学前六年
ISBN:
作者:李一慢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8-10(3-4年级)、成年人、家庭教育书、
内容简介

《陪孩子走过学前六年》讲述的是一位两个孩子的爸爸的带娃经验分享。它没有太多的道理,而是充满了具体的做法。李一慢用自己和儿女一起成长的故事向大家传递了一个理念:孩子成长的路上一定要有爸爸的陪伴。在《陪孩子走过学前六年》中,李一慢分享了自己“一慢二看三玩”的育儿之道:放慢脚步,引领孩子读书看世界,陪伴孩子玩出成长乐趣。这些陪伴孩子的事儿都很简单易行,李一慢希望此书给普通的爸爸妈妈一个参照:李一慢家这样做挺有意思的,我们也试试吧……

编辑推荐

这是超级酷爸李一慢用心感悟、真心践行的育儿理念,鲜活、优质、实用。有真实的故事,有小经验、妙招分享,有思考与观念的碰撞,更有幸福的传递。在面对孩子时,如果你迷茫困惑、焦虑抓瞎,那就看看酷爸是怎样带孩子的吧!在酷爸给孩子们营造的小王国里,不但有准时开启的读书会和雷打不动的movieday,还有孩子们做主的家庭会议,他儿子去探索世界,和女儿一起闲逛上场……一慢,二看,三玩,努力守候,全程陪伴。父母的可贵不在主动去教孩子什么,而是主动不教孩子什么。
  教育是留白的艺术,是三分教,七分等。每个孩子都有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父母需要做的,只是给他们提供满满的接纳、信任、时间和空间,静待花开。

在线试读章节

  在许多家庭,爸爸是缺位的,充其量是一个影子爸爸而已。没有爸爸参与教育的家庭是不完善的,没有生机的。一慢的书告诉我们,当爸爸不容易,当爸爸是技术活,当爸爸很幸福。跟着一慢老师学习当爸爸,36课,句句真言,招招实在。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
  “一慢二看三玩”六字诠释了一位超级育爸八年来的辛苦付出和幸福回报。这个年代缺少慢慢陪伴孩子的爸爸,就让一慢教教大家如何在浮躁的社会中慢养育吧!
  ——悠贝亲子图书馆创始人林丹
  “一慢二看三玩”,六字真言,化出三十六计真招,教出了一双伶俐无比的儿女,也教会了我们思考和行动的诸多办法——陪伴、参与、等待,立足其上的教育才是孩子真真正正需要的教育。
  ——《为了孩子》执行主编俞燕
  一慢是一位热情的父亲,而且还非常能干。更重要的是这位热情、能干的父亲写的书,并不会让你感觉“亚历山大”。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从书的任意部分开始读,很快,你就会感染到一慢做爸爸的热情,分享到他陪伴孩子的奇思妙想,然后,你也会和我一样感慨“做爸爸,真有趣”。
  ——《我和宝贝》执行主编钟煜
  大顽童李一慢用纯真的心与孩子共读,你一定要看看他如何慢条斯理地“勾引”孩子爱上阅读的。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阅读推广人方素珍

他们说

movie day,每周一次的电影晚宴
  好的儿童电影是童话,而且是“活的”童话。既然是童话,就该有童话的元素,有坏蛋,有无辜的好人,有和儿童匹配的故事节奏,有让孩子提心吊胆的欢乐结局—而大人们总是觉得毫无悬念。如果你还没有洞察儿童电影中的这一切,那么恭喜你,孩子们会陪着你长大!
  除了这么动听的一个理由外,我们家主要是为了孩子的英语听力才加大了看电影的密度—每周看一次,并且命名为“movieday”。这一天被选定在周五。一般过了周三,孩子们早早就期盼着。周五那天,他们早早做完作业,女儿负责“印制”电影票,编上座位号和价格,“卖”给家里的所有成员;有时候会特别照顾姥姥和我,照顾姥姥是因为要搞“公益活动”,老年人不要钱;照顾我的原因是我总在电影日那天通过网络给很多家长做在线讲座,很辛苦,可以不要钱。
  儿子布置座位,准备零食。最抢手的一等座座位是地上的垫子,二等座是孩子们的小板凳,三等座是稍偏一些的长凳。票价倒不会因为座位等级的不同而不同—都是一块钱,只要从门口司票员妹妹的手上划过就好。
  这样的一些小小乐趣,孩子们很在意,也很在行,随他们心意就好。大人没必要去干涉和指导。
  大人干什么呢?泡好茶,调好饮料,端过来安然坐下就好。
  每周看一部,都看什么样的电影啊?
  我们家讨论选片的时候,在确保适合儿童观看的前提下,一直认为娱乐依旧是首选条件。所以在我们家每周一场的年度排片计划中,有趣的儿童电影所占比重最大。一般而言,多数电影也具备教育性,特别是儿童片,没有教育功能简直不能上映,而且会有不同的人从多个角度分析其中的深刻主题。
  无论如何,作为电影,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故事。图画书大师,同时也是好莱坞编剧的大卫?麦基说过,好的故事不是讲好人如何战胜困难的,好的故事是讲“邪恶的东西如何在伟大的‘善’面前屈服的”。
  我们有个“功利”的目的还得剖析一下:看电影的同时学英语。因是为这个原因,我们更多地选择英语片,即使是法国电影或者日本电影,我们也会选有英语对白的版本。如果没有,当然我们也看。毕竟学英语是第二位的。
  第一位的是和孩子共度一段美好时光,有着共同的话题,如果还能学习到什么,那当然更加心安理得。
  有人也许会问了,孩子能听懂电影里的对白吗?问得好。因为我也问过这个问题。我们家负责英语的孩子妈是这样解释的:
  首先不要让零英语基础的孩子一开始就看英文原版电影,这样会使孩子有挫败感。在孩子有些英语听力基础后,适时给孩子放些语速较慢、对话清晰的原版电影。不要小看孩子的画面理解能力,即使不能完全听懂,孩子也能猜个七八成。如果对电影感兴趣,可以重复看,或者将电影的音频提取出来,作为背景音乐放给孩子听,也是一种提高孩子听力水平的方法。
  如果你先翻看了后面的电影篇目,可能会问为什么有些电影选的是老版本,而不是更现代、更具特技的新版本?不是说声光特效更能吸引孩子吗?
  也对,新版本确实更加吸引孩子的眼睛,但也会毁了孩子的眼睛—过快、过炫的电影不利于孩子用眼睛观看、用大脑思考。
  看完电影,我们也可以跟孩子进行讨论。不过,千万不要生硬地询问孩子的感受。我们可以在观影的过程中,观察孩子的反应,如不经意的情感流露,对不同事物或者人物的兴趣,乃至担心、害怕、惶恐。这种儿童的主动投射,是我们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好机会。如果有讨论,父母应该率先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如果孩子不愿意说,也没必要深究。
  movieday进行到第二年的后半段,儿子已经二年级了,我们新增加一个“深入”的环节,请孩子们说一说看完电影的感受,我们给记下来。同样,不强求,有感而发,而且愿意才说,才记录。
  与书本相比,电影的表现力和广袤的内容,更容易获得孩子的认可。不过,我建议父母还是先通过亲子共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设置一定的小规则,比如我家每周五晚上是家庭movieday,全家人都要看事先选好的电影。有人负责制作电影票,有人负责饮料,有人负责零食。看电影成为欢乐的家庭仪式。
  所以,我觉得亲子共看电影是亲子共读之外的又一种有益、有效的亲子互动。我们家会提前安排好每周播放的电影,可以购买DVD,也可以从网络上寻找合适的影片。
  睡前故事自己编—和孩子共同创作
  我曾经出版过适合1~岁孩子听的童话故事集,其中多数都是我给儿子和女儿讲故事时编出来的。有些故事如果没有孩子们的“参与”,是根本写不出来的。比如“马屁山”(MP)的故事:我们买了MP用来给孩子们播放英语歌谣,那时儿子才两岁多,对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匣子里能播放出动听的故事很是好奇,总是两手抱着翻来覆去地研究着,嘴里还念念有词:“马屁山,马屁山,马屁山的故事真多。”
  我平常也有记录的习惯,后来就把这个小故事改写成了一篇短童话。
  现在我们家里约定,每周三晚上睡前故事,不读书,不听“马屁山”,由我们的家庭成员来讲故事。孩子们讲的故事分两种,一种是从自己以前听过的故事里选一个来讲,另一种是“信口开河”乱讲一通。对于前一种,我们要求不讲重复的就好,即使是重复,细节一定不能一样。孩子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练习口头表达能力。
  我是要新编故事的,难度相对大一些,有时候我也申请周三轮流讲原创故事。有一次我讲的是“豁牙兔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第一篇是应景的命题作文。那一天,女儿觉得被哥哥欺负了,就要求我讲一个以她最喜欢的动物兔子为主角的故事,这个兔子要有一个“坏哥哥”。于是我就讲了一个兔子姑娘和她哥哥的故事—
  兔子哥哥一出场就去抢妹妹的胡萝卜,而妹妹因不满嘟囔出的话恰巧是一句魔咒—胡萝卜变得坚硬无比,崩掉了哥哥的一颗大兔牙,当然我要说成是兔子的上切牙,更有趣些。从此,兔哥哥就成了豁牙兔。
  这样断断续续讲下来,也有近20个小故事了。这个故事也不是按我既定的设想去完成,经常是被孩子们的问题改变方向,我就得现编下去。比如,最近的故事已经转向成校园侦探故事了—
  豁牙兔上学前发现门口有一个神秘的包裹,上面贴着一张纸条:请把这个包裹送到教室最后一排左数第个桌子下(因为闺女在幼儿园里就在这个方位,这样的细节是我特意描述的。整个故事都有类似的设计)。而哥哥骑车到云朵学校停车场去存车后,发现后座上的包裹不见了。孩子们纷纷猜测原因,妹妹说包裹里是蛇蛋,孵化出的小蛇跑了。我觉得这个思路很不错,于是就放弃最初的设想,沿着这个新线索讲下去。
  我的故事都会让他们一起参与,而他们的讲述我一般不去干涉,任由他们编下去。
  女儿的故事多半是她近期的生活体验,编成别人的故事说出来。随着年龄增长,之前的生活认知和积累也会出现在故事中。
  讲故事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锻炼思维能力。比平常我们大人一个人苦哈哈地讲读故事要轻松不少。我们要做个好听众,不要三心二意,要全身心地去听孩子的故事,要给孩子以回应。孩子会根据我们的反应来调整故事长短、句子表达的复杂系数等。
  因为我算是有名的故事爸爸,孩子们有这样的机会成为故事哥哥、故事妹妹,给我们讲述只有他们才知道发展方向,只有他们才能把握的故事角色的言行举止和喜怒哀乐。他们的兴趣非常高,常常讲得意犹未尽。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