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的教养方法全部经过证实
案例来自上百个家庭的真实经历
“不要逼我发火!”
“你怎么就是不听我的话!”
“我已经跟你说过多少次了!”
曾经吼过孩子的父母,请注意:很抱歉,责骂孩子是没有用的。
你得学会让自己冷静,控制好自己。如果能把精力放在控制自己的行为上,而不是控制孩子的行为,得到的结果会出乎意料的好。
《零吼叫养出100%好孩子》主张教养的关键“不在孩子,而在父母”。这是一本理念创新的教养指南,适合各种年龄段孩子的父母。这本书的内容能减低你教养孩子的焦虑与压力,让你的家庭更和谐,帮你教养出100%的好孩子。
吼叫和责骂教育不出优秀的孩子
更多亲子教育,名人家教,新书、热书、畅销书,点击进入: br
《父母必读》杂志主编 徐凡
亲子专家 孟迁
家庭教育专家 小巫
倾情推荐
如果你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能养出有自主性的孩子
亚马逊教养类畅销书NO.1
《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父母怎么做,孩子才会听?
听听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请不要对我“吼叫”!
我非常激动也非常荣幸你能选择阅读《零吼叫养出100% 的好孩子》,我相信书中内容将让你的家庭更和睦更快乐!
哈尔·爱德华·朗克尔
零吼叫(ScreamFree) :
学习用一种平静、冷静、镇定的方式与他人建立关系,控制你自己的情绪反应,不随着别人的言行起伏;学习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并学会照顾自己以造福这个世界。
荣誉榜
《零吼叫养出100% 的好孩子》荣获的奖项
1.纳帕奖金奖(NAPPA Gold Award)
美国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育儿奖,只有那些能帮助父母教育孩子并能促进孩子成长的高品质产品才能获此殊荣。
2.育儿智慧奖(Parent to Parent Adding Wisdom Award)
唯有饱含育儿智慧,并且广受父母好评的书籍才能获此殊荣。
第1章 教育的关键不在孩子,而在父母(1)
父母除非以身作则,否则他们的教诲就会流于空谈。
——阿诺德·H. 格拉斯哥(心理学家)
为了养育孩子,我曾失去过理智,但也找到了自己
——莉萨·T.谢波德(一位母亲)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很“酷”(cool),这不是说他们希望父母拼命追赶潮流(这会让你一点都不“酷”)。与某些流行的理念相反,我们认为最“酷”的父母不会消极地任孩子为所欲为。孩子们想要的酷爸酷妈是能够保持冷静的父母——尤其在场面失控的时候,孩子们希望父母比自己更加冷静而且理性。
事实证明,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所有的父母都面临着生活中最巨大的挑战——他们尽力想让一家人相互尊重、相互帮助,从而创造出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但是当下的文化却并不倡导承担责任,崇尚的反而是“只要我喜欢,没什么不可以”。虽然我们知道在过去,亲子关系恶劣的家庭不胜枚举,但同时又渴望着重返往昔的美好时光。很多父母常常感到自己付出了很多,儿女却并不一定领情——难怪他们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焦虑。我想,他们都需要帮助。
谁能提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愿景,让爸爸妈妈们看到改变现状的希望呢?我们都在寻找这样一个人。
谁能提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愿景,能让爸爸妈妈们看到改变现状的希望?
为了培养出“完美小孩”,许多培训课程会给我们传授五花八门的技巧,但是最终证明都行不通。最糟糕的是,我们的心中不断回响着一个声音:为了孩子,就应该牺牲自己,就应该随时待命,孩子们需要什么,就应该马上满足他们什么。
虽然我们还有其他更多的信条,但是它们对改变现状毫无帮助。而最后这个完全牺牲自我的声音,实际上只会带来破坏性的结果:它会让父母更觉得自己没用,变得更加沮丧,也更加不知所措。
第1章 教育的关键不在孩子,而在父母
这不是你的问题,是我的。
——乔治·克斯坦萨,《宋飞正传》
你能为孩子做的最伟大的事情,就是把焦点放在你自己身上。
也许你不能理解这句话,甚至认为是胡说八道。什么?把焦点从孩子身上转移到我身上?这不是有违常理吗?
事实并非如此。我不是要你忽略孩子,我所说的是,把焦点放在你自己身上,你和你的家人将会拥有更健康、更和谐的关系。
大多数人在经营各种人际关系时,都采取了错误的模式——这不是说我们的人际关系本身有错,而是模式错了。我们一直认为: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将焦点放在满足对方的需要上,不断地付出,让他们感到开心。
即使我只是质疑这种模式,或许就会有人想反驳我,但请先听我说完。
将焦点放在你自己身上,你与家人之间将拥有更健康更和谐的关系。
本书会讨论为什么这种模式是错误的,尤其是在亲子关系上。现在,请你先想一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众所周知,在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也有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那么,把精力消耗在一件你无能为力和无法控制的事情上,是不是明智之举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第二个问题:你的孩子是你可以控制的,还是你无法控制的?
第三个问题:即使你可以控制你的孩子,这样做对吗?教育孩子就是控制孩子吗?
究竟谁才是真正失控的人
我的孩子汉娜和布兰登,一个四岁,一个两岁。那是一个寻常的星期六早晨,由于我和太太珍妮前一晚熬夜到很晚,因而孩子们比我们早起床。可想而知,那个周末一开始就满是嘀咕、哭闹和抱怨,孩子们也很不开心。
凭着亲子专家的专业才智,我决定带领全家到松饼店吃早餐。当我们走进第一家松饼店时,发现里面实在太拥挤了,不过,幸好在亚特兰大市区不怕找不到松饼店。我们又全部挤回车上,帮孩子们系好安全带。为了安抚孩子们,我只能向他们保证他们可以吃到很多枫糖浆。就这样开了几百米,我们来到了第二家松饼店,但这家排的队伍跟第一家一样长。
可我们已经没办法再把孩子们塞回车上去找第三家松饼店了,只能在这里排队。谢天谢地,这家松饼店的服务员很贴心,他们为孩子们准备了蜡笔和白纸,我和太太甚至还可以抽空聊聊天呢。真是两全其美。
更幸运的是,我看到了一则告示:如果孩子们画一幅画,就可以得到一顶松饼店的纸帽,就跟松饼师傅头上戴的一样,还有一份免费松饼。生命真是美好,孩子们画画,我和太太聊天,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我们终于入座了,太太和女儿坐在桌子的一侧,我和儿子坐在另一侧。服务员送来了孩子们赢得的纸帽,我也拿了一顶戴在头上。
如果你从未去过松饼店,那么这种店面的装潢风格肯定会让你大开眼界。桌子环绕吧台而设,餐桌旁边是大大的落地窗。由于视野开阔,在这里很容易注意到外面的一举一动。
到目前为止,虽然我觉得一切都很美好,但孩子们却等了一个早上还没有吃到任何东西。孩子们已经饥肠辘辘了,这时还得等待,他们很可能就会不安分了。汉娜已经四岁,还稍微规矩一点,顶多只是抱怨几声。可是布兰登才两岁呢,他的表现当然就是两岁孩子的水平。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吧?两岁大的孩子,当他被迫上车然后下车,得到的只是一再的保证,却没有看到任何可以吃的东西,他是听不进“说话要小声”或“要像个大孩子”这种话的。这个时候你要他合作一点,他可能不会买你的账。跟家人一起享用温馨的早餐,现在看来似乎也不再是那么好的主意了。不过我既是婚姻与家庭执业治疗师,也是人际关系顾问,我知道如何控制自己,不让自己大发雷霆。我可以勉强保持镇定,而不是对着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是挥舞拳头。可是我的儿子竟然把他的叉子丢到了地上!我的忍耐力快到极限了。
叉子掉在地上发出了很大的响声,周围的人都在看着我们,甚至还有人指指点点、交头接耳(至少我感觉他们是这样)。我把目光投向我那完美的太太,她跟我那完美的女儿端坐在那里,无动于衷。在养育数个孩子的父母之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谁跟你坐在同一边,你就要负责看管谁。所以当我生命中的两个女人正在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时候,我和我的儿子却处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边缘。
我做什么都无法让他开心,做什么都不能阻止他乱发脾气。终于,他的松饼送来了,我想这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我开始帮他切松饼,可是他并不想把他的松饼切成块,也许他是想要用手拿着整块吃。我简直快失控了。
不过,我是人际关系顾问,不是吗?我是那个计划要写《零吼叫养出100% 的好孩子》的人,我怎么可能被一个两岁的孩子惹火呢?但我真的被他惹火了。他丢把叉子就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他想试试如果把松饼、盘子和所有的东西都丢到地上的话,会发生什么。
最可能发生的事就是,爸爸会失去冷静!
确实是这样。
我手忙脚乱地向那些被枫糖浆溅到脚的人道歉,然后一把将布兰登从他的高脚椅里拎出来。接着我又向坐在我们后面那一桌的男子道歉,因为布兰登的脚踢到了他的后脑勺。然后我抱着儿子冲出餐厅,所有的眼睛都盯着我们,我的儿子不停地尖叫,对我拳打脚踢。我整个人都快爆炸了,当我用力推开门,连玻璃都被震得嘎嘎作响,门重重地弹了回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整间餐厅里的人都看着我站在外面的人行道上,对着儿子大吼大叫,满嘴艰涩的词汇,气急败坏、手舞足蹈地威吓一个站在那儿还不到九十厘米高的小男孩。我可真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大男人哪!
当这丢脸的一幕总算结束后,我和布兰登回到座位,打算继续吃完这顿美好的早餐。我亲爱的、忠实的太太珍妮就坐在我的对面,我以为她会说点什么安慰我的话,但看到的只是她忍不住想发笑的表情。当时的我就像一座火山,正想找个借口爆发呢。
“有什么好笑的?”我怒吼。
“不错的帽子。”
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那顶纸帽还四平八稳地戴在我的头上呢。整出好戏上演时,主角就是一个拼命想让自己看起来很严肃、结果却很可笑的男人,头上还戴着一顶滑稽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