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是个小男孩,很久以来,他都有种不对劲的感觉。这天是周六,安东尼应该和全家人一起吃复活节午餐,叔权们、姑妈们、堂兄妹们都会来。安东尼很讨厌这种时候,
总是有这么多大人,他们会走到你面前,用指头点点你,然后说,“你长高了不少!
或者是:“你现在读几年级了? ”“哇,不会吧?安东尼很讨厌这些,但是他的爸爸妈妈很喜欢。啊,如果能够见到克鲁德、本特、妮娜、索仁和薇若妮卡就好了还有其他所有的朋友们!
我们的文化中又常常容易被忽略的一课:“自我接纳” 。所谓自我接纳,既包含对自己生理、心理正面价值的认可接纳,也包含对自己的不足,现实的不足的乐观接纳。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lbea EHis还专门提出了“自我悦纳”的概念,他认为自我悦纳就是一个人完全地、无条件地接纳自己,即使遭過反对、不尊重、不理解,也能保持对自己的接纳。听上去这个概念与我们接受的他人优先的价值观很不相同,但二者并不矛盾。一个真正自我接纳的人,更能准确地了解自己,更可能在合理地前提下尊重自己的意愿,接纳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在必要地时候恰当地说“不”。而一个人说“不”的能力,以及对自我的一切特征能否采取那样积极接纳、欣然接受的态度,对其人格完善健全、应对生活、社会交往、主观幸福有着重要影响。
有研究发现,自我接纳与母亲的温暖情感、理解接纳呈显著正相关,与母亲的严厉态度、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母亲越能温暖地接纳孩子,孩子也就更能愉悦地接纳自己。同时其他重要相关的成人,比如老师,的赞美和关注也十分重要。最后安东尼也找到了这样一个无条件支持自己的人,他的爷爷。他来到爷爷的房间,原来在这个热闹的大聚会上,爷爷也一个人待着呢。爷爷尊重安东尼的行为和心情,让安东尼明白:就该这样,人人都有权利决定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