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狮去流浪》: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赢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非洲罗利安大草原上,生活着双色鬣狮群。这一天,雌狮们猎捕了一头角马带回营地,狮群正按照尊卑次序进食,不料五只半大雄狮不知深浅,抢在雌狮前夺取食物,引起公愤。双色鬣和独眼雄认为时机成熟,着手“驱雄”,抓伤黑鬣毛,咬倒红飘带,将五只半大雄狮无情地驱逐出了双色鬣狮群。
五只半大雄狮黑鬣毛、大头狮、刀疤脸、桃花眼、红飘带就这样开始了它们的流浪生涯。
我可以说是沈石溪作品在台湾出版的第一个推荐者,也是他的动物小说的代言人。这么多年来,沈石溪的作品在台湾是非常受欢迎的。他在台湾出版了至少四十三本书。我在任时,民生报社编辑出版了九本。我常常跟我的朋友们说,沈石溪的作品是我们的畅销书。我对沈石溪抱有非常大的期许,十八年前,在台湾我第一个推举他为“中国当代动物小说大王”。
——桂文亚(台湾儿童文学作家、出版家)
沈石溪的作品很受小读者欢迎,小时候我也是他的粉丝,那时我觉得作者是如实记录动物生活的,作品是真实的。在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时代,或许都有这样一个人,非常会讲故事,即使你对他心存疑惑,还是甘愿相信。沈石溪就有这种能力,他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引导者,即使是小读者心存疑惑,也愿意被引导。被故事牵引着阅读。所以我说,沈石溪也许是少数几个能非常从容地左右小读者阅读旨趣的人。
——梁燕(童书出版人)
中国能够写好动物故事的作家不多,沈石溪绝对是把故事讲得最好的一个。
第一章 无情的驱逐
火球似的太阳慢慢西坠,夕阳下,乞力马扎罗山像只巨大的雄狮,金光闪闪,躺卧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燥热的风渐渐有了点凉意,暮归的鸦群呱呱叫着,向罗利安大草原东边的一棵棕榈树飞去。
在离棕榈树约两百码的一座小土丘背后,有一片稀稀落落的红柳树林,树荫下聚集着十来只半大的狮子。所谓半大的狮子,就是体格看上去已经和成年狮差不多,但年龄尚小,身体和智力都还没完全发育成熟的“少年狮子”。这十来只半大的狮子中,有五只是雌狮,有五只是雄狮。五只雌狮身上金钱状的胎斑刚刚消退,五只雄狮脖子上刚剐长出鬣毛。它们有的卧在树根下昏昏欲睡,有的趴在树权上闭目养神,有的蹲在草丛里无精打采地舔自己的爪掌,等着出猎的母狮给它们带食物来。
一会儿,草地那条牛毛小径上传来沙沙的声响,随风飘来一股略带甜蜜的血腥味。这群半大的狮子兴奋起来。□□叫着冲出红柳树林,哈,四只母狮果然拖着一头角马,吃力地向小土丘走来。角马是狮子们顶爱吃的美味佳肴,小家伙们赶紧兴高采烈地迎上去,将角马团团围住,刚要品尝,突然,树林里传来“嗷——嗷——”成年雄狮威严的吼叫声。
随着叫声,一棵枝繁叶茂的红柳树上跳下两只高大威猛的雄狮来:领头的一只颈上长长的鬣毛一半是灰褐色的,一半是黑褐色的,名字就叫双色鬣:跟在双色鬣后面的那只年轻时和其他雄狮打架斗殴,被抠瞎了一只左眼,大名就叫独眼雄。两只雄狮一面吼叫着,一面威风凛凛地朝食物跑来,母狮和半大的狮子见状纷纷从角马身边退开去。
狮群是严格的雄性统治的社会,雄狮不仅体形比雌狮大,最明显的差异在颈部和肩部。雌狮的颈部和肩部与身体的其他部位基本一样,都长着密密的短毛:雄狮的颈部和肩部长着长长的鬣毛,鬣毛的颜色较身体其他部位的毛要深得多。蓬松庞大,如披肩如头盔如云彩制作的战袍,把雄狮的脑壳和身躯放大了差不多一倍,将雄狮衬托得愈发威武勇猛。
或许正由于雌雄之间体格和形象上的差别,雄狮永远掌握着统治权,雌狮永远处在被统治的地位。标准的狮群,都是由一头成年雄狮为主,另有一头地位较次的雄狮辅助,两个雄性结成权利联盟,实施统治,被统治者自然是数量不等的雌狮和幼狮。
双色鬣和独眼雄就是生活在红柳树林里的狮群的首领,双色鬣为主,独眼雄为辅。一般的狮群要么以地名命名,要么以王者的名字命名,这个狮群以王者名字命名,所以就叫双色鬣狮群。
掌门大雄狮虽然威武勇猛,但一般是不亲自去捕猎的,狩猎主要靠成年雌狮来完成。雄狮负责保卫领土和家园,偶尔负责照看未成年的幼狮,驱赶讨厌的鬣狗和秃鹫。
虽然这头角马是四只母狮辛辛苦苦猎到的,虽然在母狮外出狩猎时,双色鬣和独眼雄什么也没做,不过趴在树桠上睡了个舒服的懒觉,但并不意味着母狮们就有权支配这头角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