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浩瀚神秘的宇宙到绚烂多姿的地球,从远古生命的诞生到恐龙的兴盛和衰亡,从奇趣无穷的动植物王国到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地球经过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而人类也在这变化中不断改变、不断进步,从钻木取火、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逐步向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的社会迈进。
如果有人问:“在盛夏,中国哪个省区最凉爽?”而你回答:“黑龙 江省纬度最高,是中国夏季最凉爽的省。”那就错了,西藏才是中国夏季 最凉快的地方。西藏的绝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161以下,其中很 多地区在81以下,比黑龙江省的7月平均气温低得多。西藏的纬度相当 于亚热带,那么,为什么一个亚热带地区夏季竟如此凉爽呢?原来,西藏 夏日低温的原因,不是由于纬度低,而是由于它的地势高一一号称“世界 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500米以上。地球上的气温是随纬度而变化的,纬度愈高,气温愈低。同时,大气 的温度还随地势的高度而变化,地势愈高,气温愈低。科学研究证明:海 拔高度每上升180米,气温下降约11。
地带性规律说明,纬度的高低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很明显。地带性规律 是植被分布的基本规律,而非地带性因素如海洋湿气流的强弱对气候的影 响则可以使植被形成森林、草原、荒漠的区别。地势高低也是影响植被分 布的非地带性因素,那么地势高低怎样影响植被的分布呢?让我们先看看 下面的例子。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第一高峰,海拔高度约5895米。山上植被繁茂, 远看一片浓绿,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山上的植被实际是呈带状分布 的。我们截取它的一面山坡上的植被分布情况来进行分析:
从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分布情况是有明显变化的,而这种变化恰与植被 的地带性分布(即从赤道向极地的变化)大致相似。
但二者也有区别:
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是水平方向的变化,高山植被的分布是垂直方 向的变化,所以我们将高山植被分布的这个特点称为“植被的垂直分布”。
(^)植被随纬度的变化是缓慢的,从热带雨林到冰原,要经过数千 公里,而植被的垂直变化却很快,从热带雨林到积雪冰川只经过从山麓到 山顶的数千米距离。
^3〉二者在具体植被类型的变化上并不完全相似。
我们把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称为“垂直带谱”,它的最下层称为“基 带”。不同地区的高山,它们的带谱很可能不同,有的复杂,有的简单。 同一座山南坡与北坡的垂直带谱常不相同。在北半球,山南坡称为阳坡, 北坡称为阴坡;南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基带是垂直带谱的起始带,基带 的植被类型就是这座山所在地的植被类型,例如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 近,山下的植被当然是热带雨林了。从基带向山上走,植被随气温下降而 发生变化:从亚热带森林,温带森林……一直到5200米以上的积雪冰川 等,形成六个层次。我国安徽省的黄山,它的地理位置在亚热带,基带就 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它的垂直带谱中就没有热带雨林。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吉林省,垂直带谱的基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在长白山的垂直带谱中 当然不会出现热带与亚热带植被。高山植被的垂直带谱是在基带基础上发 展的,而基带的植被类型是与山体所在地的典型植被相一致的。
再让我们看看天山的植被分布。天山位于我国新疆中部,它是东西走 向的山脉,北面是准噶尔盆地,地势较低;南面是塔里木盆地,地势较 高。新疆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荒漠就分布在天山脚下。 看看天山植被分布,天山的北坡和南坡植被情况便可一目了然。
因南北两坡山麓的海拔高度不同,从南坡(阳坡〉看天山比较低,而 从北坡(阴坡〉看天山比较高。两坡植被的垂直带谱大致相似(都包括荒 漠一蒿类荒漠一山地草原一针叶林一高山草甸一积雪冰川〉, 山下是荒漠,山上出现草地,草地之上出现森林。这种带谱是地带性分布 规律所没有的,这说明山地的气温随地势升高而下降,山到一定高度,空 气中的水汽就会凝结,形成降水,以致荒漠消失,代之以草原和森林。森 林以上空气中水汽已少,降水也就少了,于是形成高山草甸。这种现象是 荒漠地区的高山植被中常见到的。
但阴坡与阳坡的植被繁茂程度却有很大区别。阴坡植被要比阳坡茂 盛,表现在阴坡森林面积远远大于阳坡;林地上下的草地面积也是阴坡大 于阳坡。而荒漠面积相反,阳坡大于阴坡。这是因为这里热量非常丰富, 阴坡的热量也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而阳坡阳光更强,热量比阴坡更 多,水汽在高温条件下不易凝结,所以阴坡降水多于阳坡。这也是高山植 被分布的规律之一。当然在特殊条件下也有例外,例如喜马拉雅山的阳坡 植被就远比阴坡繁茂,这个例外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山的特殊高大,山的 阳坡下是热带季风气候区,高温而多雨;山的阴坡下是“世界屋脊”西藏 高原,是寒冷而干旱的高寒气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