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内先生画的所有东西都栩栩如生。有一天,画中的东西竟然全都变成真的了!苹果、汽车、大邮轮、飞机……于是,勒内先生不停地画啊画。他还想要好多好多东西呢!直到有一天,当有人想买他的一幅画时,勒内先生陷入了沉沉的深思,他该怎么办呢?
本书以比利时著名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马格里特为原型,并借用超现实主义对“现实”、“真实”等含义的阐释,讲述了一个充满了睿智和引人入胜情节的故事。由于魔法,勒内先生笔下的一切都能变为真实,然而从故事情节及*终走向却又截然不同,当画笔不再是绘画工具,而是为了满足个人欲望的工具时,绘画也就丧失了其本身作为艺术特质。作为一名画家的主人公勒内先生希望给大家带来美,希望得到大家的赏识,而这只有绘画才能给予的。从更深层面来说,这本书也探讨了人和世界存在的意义等具有哲学思辨意味的命题
画笔挥就神奇,品味繁简人生
儿童阅读深耕实践者/童书翻译 @游走的小步点/文
初读《勒内先生的画》,正值初春,万物复苏。勒内先生画笔下的青苹果引发了故事,后续如推倒多米诺骨牌般酣畅淋漓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再读已是初夏,校园的孩子们已进入期末复习收官阶段。书中触动我的,是“神秘礼帽先生”第二个响指后,勒内先生又提笔作画,由繁入简的回归。三读已至荷月,自然界中满目繁茂。原本看似简单的图文之外,细节与隐喻、前后呼应渐次清晰。一段颇具奇幻色彩的阅读之旅借由作者的巧思,得以由简入繁地铺展开来。
现实生活与故事之间,似乎总有某种如影相随的呼应。
最终,这本有关绘画引发的魔法与现实交汇的神奇的书,这本即便成人运用了很多定语,却依旧无法将其特性描述完整的书,终在阅读中被孩子们检视。他们的评价简单到只有一、两个字:“帅!”“好看!”“神奇!”“震撼!”继而,毫无悬念地“再讲一遍”!
抽身书外,旁观独自享受或是与孩子的默契共读,感性与理性往往自然而然地流露于阅读的瞬间。始于画笔,终又归于画笔的故事中,作者如何巧妙地运用着绘画语言,潜移默化地将读者拽入故事情节、扰动着读者的情绪呢?
一切,要从开篇处的青苹果说起。
这只诞生于画家勒内先生笔端的青苹果,一如画家众多画作中的其它物品,颇为冷清地展示在画布上。勒内先生的眼光将读者视线引向隔壁小兔露丝摊位上的熙熙攘攘。透过集市上人们对勒内先生画作的不屑一顾,画面传神地呈现着对现实的写照——尽管这是一只栩栩如生、艺术化处理的苹果,人们却更在意那些真实的、能送进嘴巴、品得到滋味的东西。
随着集体望向书页右侧的目光,我们不禁好奇:接下来,谁将出场……
神秘的礼帽先生赋予勒内先生的画笔“点画成真”的魔力。饿着肚子的勒内先生,终于亲自品尝到了“画笔”带来的裹腹美味。
简捷又富有悬念的第一幕,定格在勒内先生与那只飞出纸面、实实在在可以啃噬的青苹果的对视中。
场景切换,勒内先生回到家。作者将书页完全变成了勒内先生挥舞画笔的魔法舞台。
当画作已不再需要通过售卖来实现其经济价值,一切都变得简单而直接。不断被画笔的魔法满足、因绘画而真实拥有一切的感觉,无疑是诱人的。绘画渐渐成为勒内先生实现物欲的直接手段,绘画的内容则由艺术品、生活必需品渐渐演变为消费奢侈品:苹果、小鸟、热狗、甜品、汽车、游轮……越来越多的物品填满画面,欲望在纸面充斥、膨胀,成为升温故事情绪的推手。
作者将如何收场呢?
“叮咚!”门铃响起……
“你好,勒内先生。我想买一幅画。”小兔露丝的话,将正处于幻想中的勒内先生一下拽回现实,无疑为勒内先生膨胀的欲望泼了一盆冷水。毫无疑问,即便勒内先生此时拥有魔法画笔,依旧有其力所不能及、却又最基本的事:纸上画作。跨页中八帧漫画格的处理方式,聚焦着勒内先生的动作与神态,外化着他复杂纠结的内心情绪。同样,哪一位读者能幸免于由露丝的提问带来的警醒呢?书外的我们与画中人一并陷入思考:何为初衷?
最终,勒内先生与他的作品再次出现在集市中,以送给露丝的画为故事圆满收尾。
合上书页,如果您认为这就是故事的全部,那么,一定会错过作者蕴含于简捷图文背后的那份独具匠心。
比如,确有其人的角色设定。书中的画家勒内先生,与现实中比利时著名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弗朗索瓦·吉兰·马格里特(René Franois Ghislain Magritte)同名;比如,书中青苹果及神秘帽子先生的形象,正出自这位比利时画家勒内先生的名作《戴黑帽的男人》;比如,书中写实的画面背景完美配搭了颇具艺术感的角色形象,如此设计与现实中勒内先生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画作亦颇有亲缘感。比如,开篇处画板内外的两只小鸟,一直贯穿故事始终,在文字叙述之外演绎着另一段感性的小故事;再如,故事结尾处,勒内先生用神奇画笔召唤回礼帽先生,他的第二个响指令一切巧妙回归的结构故事的轻巧设计,颇有四两拨千斤之妙……更多值得回味的细节,等待着大、小读者们善于发现的眼睛。
回望本书作者——出生于比利时的里奥·提莫斯。他在攻读平面设计专业时便已开始为童书画图。继而,发展到自己提笔写故事。书中文字叙事朴实,并未加入过多对角色的褒贬。原味的呈现一如画面整体抽离时空、地域背景的处理方式,图文留白之处恰恰预留出读者在阅读中将自身经历与经验复苏的空间,开放着读者的联想与思考。无论是孩子们的感性赞美与直接表达,还是书评家的理性评价——“每一页都散发出欢乐,提莫斯的插图表现出了他对细节、对幽默的微妙感觉与把握”,都是对提莫斯的致敬。
毋庸置疑,作品中虚实结合的画面、情感丰富的色彩、大胆的想象、讲究的细节与内涵,以及故事的幽默、巧思背后的发人深省,将在一次次翻阅的过程中,令读者渐入品读的佳境。如此,画笔挥就的神奇、繁简人生的对比,终将借故事成为入眼、入脑、入心的种子,深植于童年记忆沃土,在未来的人生中萌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