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奶奶的帽子
ISBN:9787549563968
作者:(奥)汉斯·雅尼什 著,(奥)赫尔嘎·班石 绘,王星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4-1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5-6(大班)、亲情、哲学、想象力、
内容简介

 《奶奶的帽子》是广西师大出版社魔法象图画书王国推出的作品之一。
  露丝奶奶经营一家帽子商店,里面有各式各样美丽的帽子,任何人只要一走进店里,露丝奶奶都可以给他们找到一款适合的帽子。孙女米拉每天下午都到店里来帮忙,她们给大嗓门的男孩一顶贝壳帽,让他在里面听到轻柔的低语;给不爱讲话的人一顶带孔的帽子,风儿穿过时奏出欢快的笛声;给热恋中的人一顶旋转的帽子,随着脚步闪烁出不同的颜色……
  米拉和露丝奶奶一样,每天都戴不同的帽子。可有些时候,米拉什么帽子都不想戴。于是露丝奶奶把米拉带到外面,让风把头发吹起,吹出了新的发型……这时,米拉豁然开朗,知道自己要选什么样的帽子啦!
  露丝奶奶帽子店里千奇百怪、趣味十足的帽子,展现各种人生遇见,引导孩子思考与发问。祖孙情深令人动容,在相视一笑间闪现生命的温暖和美好。

编辑推荐

  ★奥地利知名图画书创作组合汉斯·雅尼什和赫尔嘎·班石最新力作!
  ★千奇百怪、趣味十足的帽子,展现各种人生遇见,暗呈人生的不同的状态和心境,引发孩子对世界的思考与发问。
  ★祖孙之间的深情令人动容,在相视一笑间闪现生命的温暖和美好

在线试读章节

  我们在图画中能看到作家的思想。每一个“物象”成为具有表达力的符号,使得这部作品的绘画既具有生命形象的感性再现功能,又具有富含高度抽象性的哲思韵味,由此实现了其于简单中蕴含深刻的儿童文学美学思想,这是这本图画书最值得称道、最具艺术价值之处。
  ——文学博士、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利芳
  汉斯·雅尼什深入浅出,出色地将深刻的道理化解在简单的事情中,赫尔嘎·班石独树一帜的画风可以直达孩子的内心。这本图画书就是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显示了与众不同的价值。
  ——德国读者
  合作可以促成目标的实现,这是孩子们可以在这个美妙的小书中可以学到的道理。这个简单却寓意丰富的故事通过简单但意义深刻的文字表达出来,并且在独特的画法和报纸、地理元素、图书内文等拼插画的插入中显得更加有趣。
  ——德国读者

他们说

  物象与精神
  徐白虹/儿童插画师
  任何物体都能反映出创作者的思想,即使只是一顶帽子。帽子是小物体,创作得美丽,算是小美。小美易得,大美难求,大美是什么?大美却是要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了。到了这个境界,美丽变得更为美妙,帽子不仅仅是帽子,而变成了一个具有表达力的符号,除了让画面具有物象的再现功能,还能从中升华出境界之美。从小美到大美,画面所能实现的文学与美学之韵味极为难得,而这也是汉斯·雅尼什和赫尔嘎·班石创作的童书最值得称道、最具艺术价值之所在。这两位奥地利人自 2000 年开始合作,十几载的时光中可谓佳作不断:
  2002 年的《在家里》:一只小红鸟想象自己住在不同的“家”中会是怎样,在都是书的蜗牛壳里,在隐秘的树洞里,在遥远的南极……
  2006 年的《大海边的小房子》:一只梦想去大海边的蜗牛在巨人的帮助下到了海边。蜗牛说,海是蓝色的。巨人说,真的好蓝啊!然后他们静静地坐在海边,直到夜幕降临……
  2007 年的《当我睡不着的时候》:一个睡不着的女孩邀请巨人朋友一起来玩耍:两个巨人踩高跷,三个巨人拿着望远镜,四个巨人穿着睡裤,五个巨人拿着玫瑰……
  从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出汉斯·雅尼什的行文特点,他并不在意故事正常的逻辑与情节,有时很“不讲道理”,更像是一个孩子在天马行空地自我想象,而这想象却因其本真的特质引导着读者对世界进行思考与发问,呈现出哲学的力量,这样的文本搭配上赫尔嘎·班石那带有魔幻感的迷人图像,艺术之美应运而生。
  现在,我们来看看《奶奶的帽子》。整体说来,文本的故事性依然不强,12 个跨页中,有一半都是一句一句的、没有情节延续性的排比,描述奶奶为客人挑选帽子:
  要是有个女孩很伤心,露丝奶奶递给她一顶洁白的帽子,带她飞向外面的世界;
  给不安静的女孩一顶易碎的超级迷你帽,让她轻轻地迈着小步;
  给大嗓门的男孩一顶贝壳帽,让他在里面听到轻柔的低语;
  给不爱讲话的人一顶带孔的帽子,风儿穿过时奏出欢快的笛声;
  给热恋中人一顶旋转的帽子,随着脚步闪烁出不同的颜色;
  给幸福的人一顶暖和的帽子,还有留给朋友的位置。
  作者用这种没有时间性的、平行重复的叙述来贯穿画面,暗呈着各种人生的不同状态、不同心境所隐喻的世界观。六个画面将六种人生遇见,平常的、不平常的,都具体而微妙地联系、贯穿起来。每一页中的“帽子人生”与另外一页的“帽子人生”,表面上没有逻辑关系,但是读者在看和读的时候,都有办法将它们串联起来,产生人与文本的对谈,输入自己的经验体会:伤心的人遁逃到哪里?大嗓门的人怎样聆听内心?不爱讲话的人听见音乐了么?幸福的人找谁陪伴?
  文中角色只有露丝奶奶与孙女米拉两位,对话是温柔的,不紧不慢的。老人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很古老,一个即将回归生命之源头,已然卸去人生的重负,一个刚从源头出发,尚未承接重负。天然的亲近感简单而纯粹,或许也能唤出小读者自己的体会吧。你看最后一页中露丝奶奶与米拉对视时充满了温柔、爱意,老人引导孩子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孩子豁然开朗,她的人生遇见因选择而展开。
  图画作者赫尔嘎·班石的画面独树一帜,不动声色,却扣人心弦。虚化糅杂的笔触、斑驳细碎的肌理,复杂多元的材质都是她常用的技法。微黄的亚麻布为底,似乎是古旧而富有年代感的,透露着一丝带有距离的、不真实的虚幻。赫尔嘎笔下的各式帽子更像某种动物、建筑物、手工艺品加上魔力成分的混合物。帽子作为面庞的延伸,有着类似面具的隐射效果,可以展示人的内心世界。比如女孩很伤心的那一页,纯白色的鸟形帽盖住女孩的双眼,最能传递精神的眼睛被遮挡,内心世界被封闭。用黑色折扇挡住心口,是否暗示着绝望压抑的心绪?折扇却碎裂而飞,化为飞鸟,景象让人想起荷兰“悖论画”大师埃舍尔的作品,矛盾、迷惑、双向世界,却与白鸟(暗示希望)同一方向。幸福的人的页面非常丰富有趣,他一定有着精彩纷呈的生活,不同的动物与人围绕着他,拼贴的手法让画面元素触手可及,地图、报纸、照片的加入让画面更显生动。
  这不只是一本传递简单快乐的图画书,小美之景无处不在:即便在环衬也画着孩子们与帽子的“趣味配对题”,在书名页画着“六只大象换帽图”。在汉斯·雅尼什和赫尔嘎·班石的联手之下,我们看到一顶帽子——简单的物象是如何在诗意的文本之下“得其真意”,在梦幻的画笔之下抟虚成实——最终转化为实际流动的生命体悟,向那最终的艺术精神探索而去。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