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命运——《红与黑》导读
文/宋丽学
《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更是法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名著。而让人称道的是小说中篇幅极大的心理描写,这是在文学史上前所未见的。特别是对主人公于连的心理刻画,更深刻地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为读者了解人物及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极好的铺垫。于连第一次产生征服瑞那夫人以满足自己那可怜自尊时,他想“他有责任叫这只手不缩回去。想到有一种职责要履行,事若不成就会徒留笑柄,甚至滋生自卑,于是,所有的乐趣,顿时从他心头散逸无余。”从这里不难看出,他对瑞那夫人的情感动机起初并不单纯是为了爱,而是为了向以瑞那先生为代表的权势阶层挑战。他得到玛娣儿特的青睐时,首先想到的是“我占了夸泽诺的上风。”“夸泽诺侯爵和我,咱俩的身价已经较量过了。”于连最爱的始终是自己那可怜易碎的自尊。惟妙惟肖的心理刻画,主人公的忐忑不安、欣喜若狂、哀叹绝望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读者。像这样的心理描写在文中处处得见,司汤达极善把握人的心理变化,通过人物所思所想,展现其真伪、善恶交集错杂的矛盾状态,读者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心绪跌宕起伏之感。
于连是个天才吗?是否有了天资就一定能成就自己人生的辉煌呢?于连能用拉丁文背诵《圣经》,能背默思德的《教皇论》和古罗马诗人的诗句,他屡次得到认同也全都靠“乞灵于自己的记忆”。他在拼写方面出错,将“cela”拼成“cella”。当彼拉神甫问及宗教派学说时“发觉于连一无所知”。在拉穆尔伯爵的宴会上,“像骚色、拜伦、乔治四世等现代人物的名字,于连是初次听到,当然茫无所知。”从这点来看,于连是个记忆力超群的人。但他没有好好把握自己的所长,没有好好钻研学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而将心思用在钻营上,想利用捷径达到自己飞黄腾达的目的,从开始,他就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路。所以天赋终究是迈向成功的奠脚石,跟天赋相比,选择正确的方向并坚持不懈地努力才是实现成功最重要的途径。
再看于连的个性,他多疑、浮躁、狂傲、有攀越巅峰的野心,却因自己的小有成就而自负,有极强的自尊心,并竭力维护着自己的自尊,这也是为什么他拼命地想出人头而不择手段的根本原因。这样的性格也成为阻碍他作出正确选择的绊脚石。性格决定人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于连走上了不归路。直到在监牢中,忆起往昔,才想到“一年有两三千法郞收入,就可以安安生生在苇儿溪那样的山区过日子了……想那时候真是很快活……只是当时不知身在福中!”此刻的幡然醒悟虽为时已晚,但他终究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
《红与黑》被誉为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确属实至名归。
让经典名著融入孩子们的生活
——“新悦读之旅”丛书总序
朱永新
中国文联出版社朱庆社长是我的老朋友了。前些年他组织策划的“光明版·六角丛书”以高品质、低定价的特色,让更多的孩子买得起、读得上质优价廉的世界文学名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如今,履新文联社的朱庆社长决定在保持“高品质、低定价”风格的基础上重启面向青少年的名著译丛,特别携手新阅读研究所隆重推出“新悦读之旅”经典名著丛书,希望以更精准的内容、更专业的指导,更科学地帮助青少年走进经典名著,让经典名著融入孩子们的生活。
经典名著是经过时间检验、得到世界广泛认可和关注的文本,在那些最伟大的故事里蕴藏着最高尚的思想,极富营养,值得读者尤其是正处在快速成长期的青少年认真阅读
要想发迹,势必去刻薄穷民,奉承区长、市长、名流,投他们所好,为他们效劳:这种行为,社会上称为处世之道,对一个世俗中人,与灵魂的得救倒也并非完全水火不容。但处于我们的地位,就应该有所选择:不是追求尘世的富贵,就是向往天国的福祉,别无折中的办法。(P24)
雄鹰不时从他头顶上的绝壁间飞掠而出,在长空悄然盘旋,划出道道圆圈。于连的眼睛,不由自主跟着鸷鹰转。稳健而有力的搏击,令人震慑,他渴慕这种力量,渴慕这种孤高。(P40)
心地纯良,无怨无恨,无疑能使人长葆青春。可叹世间多数娇美女子,往往红颜先老!(P46)
文明过度的不幸!一个年轻人,在二十岁上,要是受过教育,他的心灵离纵情放达就有千里之遥;而无纵情放达之概,爱情又往往沦为可厌的义务。(P46-47)
渴望已久的东西,一旦如愿以偿,心灵反陷于惊讶惶惑之中。人心本来一直有所企望,现在已无可追求,而刚过眼的烟云,尚未成为甜蜜的回忆。(P50)
我的庇护,不是施恩和宽宥,而是加倍的鞭策和严明,以防止沉沦和堕落。(P71)
你已看惯笑脸,而笑脸是虚伪的舞台。奉告你,真理是严正的。我们在尘世的使命,不也是严正的吗?应当时时警醒,你的良知要提防这个弱点:对浮华的世象不要太动心。(P72)
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有价值,且在他的欲望前面,在他的事业前面,设下重重障碍。他真有本领,自会克服困难或绕过障碍的。(P76)
夏泽尔和一些出挑的修士都来输诚称臣,言词之间几乎带点埋怨,怪于连没把他家的富有及早告知,害得他们对钱财不免失敬。(P76)
你们是祈求尘世的荣华,社会的实益,发号施令的快意,藐视法律和肆无忌惮的兴味呢,还是希望求得灵魂的得救?你们之中,即使是后知后觉者,只要睁开眼来,也能分清何去何从这两条路来。(P85)
一般大人物貌似彬彬有礼,深于世故者知道骨子里是惺惺作态。偏于客套,无异浪费时间。(P87)
虚假,要行之有效,就该擅自掩饰。(P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