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下)
ISBN:
作者:[法] 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 著;陈筱卿 译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6-8(1-2年级)、8-10(3-4年级)、10(5年级)以上、成年人、科普、想象力、家庭教育书、
内容简介

  《名著名译: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全译本 套装共2册)》讲述了苏格兰贵族格里那凡爵士的新船邓肯号在试航时捕到一条鲨鱼,水手们在鲨鱼肚子里发现一只漂流瓶,瓶中的信件因受海水的浸泡而模糊不清。根据残存的字迹可以推测出,这是一个名叫格兰特的船长在两年前发出的求救信,他被困于南纬37°线的某个地方。格里那凡爵士为营救格兰特船长求助于英格兰海军,未果。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玛丽和罗伯特的请求下,他毅然决定驾自己的邓肯号出航寻找……

编辑推荐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一生写过五六十本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几十部戏剧以及其它短篇小说、诗歌、各种著作,其中《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是其代表作,被称为“凡尔纳三部曲”。

他们说

  《名著名译: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全译本 套装共2册)》:
  上卷
  第1章 双髻鲨
  1864年7月6日,东北风呼啸,一艘豪华游轮开足马力,在北海峡①全速航行着。尾樯上悬挂着的英国国旗在迎风招展;主桅杆上悬挂着一面小蓝旗,用金线绣着两个鲜艳夺目的字母:E.G.②。字母上方还有公爵的徽记。该游轮名叫“邓肯号”,船主爱德华·格里那凡爵士不仅是英国贵族院苏格兰十二位元老中的一位,而且还是享誉英伦三岛的大英皇家泰晤士河游轮协会的最有名的一名会员。
  此刻,格里那凡爵士及其年轻的夫人海伦以及爵士的一位表兄弟麦克那布斯少校都在邓肯号上。
  邓肯号刚刚造好下水,在做它的处女航。它已驶到了克莱德湾③外几海里处,正要返回格拉斯哥④。当船驶近阿兰岛附近海面时,?t望台上的水手突然报告,说是有一条大鱼正尾随于船后的水波之中。船长约翰·孟格尔立刻派人把这一情况报告了格里那凡爵士。后者便带着麦克那布斯少校一起来到艉楼,询问船长那是一条什么鱼。
  “阁下,”约翰·孟格尔回答道,“我想那是一条巨大的鲨鱼。”
  “这片海域也有鲨鱼!”格里那凡爵士惊呼道。
  ①系指爱尔兰与苏格兰之间的海峡。
  ②E.G.系船主Edward Glenavan(爱德华·格里那凡)的姓名缩写字母。
  ③位于苏格兰以西。
  ④位于克莱德海湾。
  “肯定有,”船长又说,“这是一种属于天秤鱼①的鲨鱼,它出没于任何温度的海域。如果我没看错的话,那就是一条天秤鱼!如果阁下恩准,如果尊夫人也想观赏一番奇特的捕鱼方法,我们立刻就能得知它是何物了。”
  “您意下如何,麦克那布斯?”格里那凡爵士问少校,“不妨试一试?”
  “您愿意的话,我也赞成。”少校平静地回答道。
  “另外,”约翰·孟格尔又说道,“这种可怕的鲨鱼数量极多,捕杀不尽,我们正好遇上这个机会,既可除去一害,又可观赏到动人的一幕。何乐而不为?
  “那好吧,就捕捉它吧。”格里那凡爵士回答道。
  爵士随即派人前去通知夫人。海伦夫人对此也颇感兴趣,便兴冲冲地来到了艉楼上准备观赏这动人的一幕。
  海上风平浪静,海水清澈;大家清楚地看到那条大鲨鱼在海里蹿上蹿下地迅速游动着。只见它忽而潜入水下,忽而又跃出水面,动作矫健,勇猛无比。约翰·孟格尔船长逐一地下达命令。水手们按照船长的命令,把一条粗粗的绳子从右舷抛入水中,绳头上有一只大钩子,钩子上串着一大块腊肉。那鲨鱼虽远在五十码②以外,但却立即闻到了腊肉那诱人的香味,只见它如离弦之箭一般地冲了过来。霎时间,它便游到游轮附近。只见它那灰黑的双鳍在猛烈地击打着海水,尾鳍则在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径直地直冲那块腊肉而去。它那两只突出的大眼睛,闪出贪婪的光芒。当它翻转身子时,只见它那张大嘴大张开来,四排大白牙显现在人们眼前。它的脑袋又宽又大,如同一把安在长柄上的双头铁锤。约翰·孟格尔船长没
  ①天秤鱼系英国水手对这种鲨鱼的称谓,因为它的头像天秤,确切地说,像是双头铁锤,在法国被称之为“锤头鲨”,学名为“双髻鲨”。——作者注
  ②码:长度单位,1码=0.914米。有看错,它果然就是鲨鱼中最贪馋的那种,英国人称它为“天秤鱼”,而法国普罗旺斯①地区的人则称它为“犹太鱼”。
  邓肯号上的乘客和水手们全都紧紧地盯着那头大鲨鱼,只见它一下子便冲到钩子旁,突然一个打挺,身子一滚,吞下鱼钩,腊肉落入口中,粗绳被拉直,鲨鱼被钩住了。水手们赶忙转动帆架末端的辘轳,把那庞然大物吊了上来。鲨鱼发现自己已脱离水面,便更加奋力地挣扎开来,蹦跳不止。水手们见状,立刻又用另一根粗绳,打成一个活结儿,套住它的尾部,使之动弹不得。随即,鲨鱼被吊上船来,抛在甲板上。一个水手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猛地一斧头下去,砍断了它的尾巴。
  捕捉巨鲨的一幕宣告结束;那庞然大物失去了威风,没什么可怕的了;水手们的报仇雪恨的心情得以平复,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却尚未得到满足。按照惯例,捕捉到鲨鱼之后,必须给它开膛破肚,在它的肚子里寻觅一番,因为鲨鱼什么都吃,水手们希望能够从其肚腹之中寻找到一点意外之物,再说,他们的这种希望并非次次落空的。
  格里那凡夫人不愿意观赏这种恶心的“搜索寻觅”,便独自回到自己的舱房中去了。鲨鱼仍躺在甲板上喘息着;它身长约有十英尺②,体重大约有六百多磅,这在鲨鱼中并不算太长太重,但是,天秤鱼仍旧可以归之为鲨鱼中最凶猛的一种。
  水手们立刻三下五除二地把这头鲨鱼给开了膛。鱼钩倒是被吞进了肚里,可却不见它肚里有什么东西,足见这只庞然大物已经许久未曾进食了。水手们大失所望,正要将其残骸抛入海中,水手长却突然发现它的肚腹中有一个粗糙的东西。
  ①位于法国南部地中海地区。
  ②英尺为英美制长度单位,1英尺=0.3048米。书中以后出现的1英寻=1.8288米、1英里=1.6093千米、1海里=1.8532千米,以及重量单位磅1磅=0.4536千克就不再另注解释了。
  “嗨!那是什么?”水手长叫喊道。
  “那个吗,那是块石头,”一个水手回答道,“它吞下石头好保持身体平衡。”
  “瞎说!”另一个水手说道,“那是一枚连环弹①打进这混蛋的肚子里,它还没来得及消化哩。”
  “你们都在胡猜什么,”大副汤姆·奥斯丁反驳道,“你们难道没有发现,这家伙是个醉鬼,它喝光了酒不算,还把酒瓶子也给吞进肚里去了。”
  “什么!”格里那凡爵士惊呼道,“鲨鱼肚子里有只瓶子?”
  “货真价实的一只瓶子,”大副回答道,“不过,这只瓶子显然不是从酒窖里取出来的。”
  “那好,奥斯丁,”爱德华爵士说道,“您把瓶子取出来,要小心点儿,海上找到的瓶子里往往都装有重要的信件。”
  “您还真的相信?”麦克那布斯少校说道。
  “至少我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
  “嗨!我不同您抬杠了,”少校回答道,“也许瓶子里有什么秘密。”
  “这我们很快就能知晓。”格里那凡爵士说完又连忙问道,“怎么样,奥斯丁?”
  大副举着他没少费周折刚从鲨鱼肚子里取出来的那件没模没样的东西。
  “好,”格里那凡爵士说道,“让人把它洗洗干净,送到艉楼来。”
  奥斯丁遵命照办,把那东西洗干净,送到方形厅,放到桌子上。格里那凡爵士、麦克那布斯少校、约翰·孟格尔船长,围桌而坐。一般而言,女人比男人更好奇,所以海伦夫人也围了上来。
  在海上,一点点小事也会被看作是件了不起的大事的。大家寂
  ①旧时的一种炮弹,用铁链连着,双双打出,以击断敌船桅杆。然无声地待了一会儿,都在以目探视,心想这玩意儿里面究竟装的是个什么东西?是遇难船只的求救信?还是一个航海者寂寞难耐,胡乱写的一封无关紧要的信?
  格里那凡爵士立刻动手检查瓶子,想弄个水落石出。他就像是一位在寻找重要案件线索的英国检察官似的,认真仔细,专心致志地在检查着。格里那凡爵士这不是在故弄玄虚,他这么仔细小心是对的,因为表面上看上去并不重要的东西,往往会藏有破案的重大线索。
  格里那凡爵士先从瓶子的外部检查起。这是一只细颈瓶,瓶口玻璃很厚,上面还缠着铁丝,只是铁丝已经生锈了。瓶壁也很厚,能承受好几个大气压力,一看就知道那是法国香槟省①生产的,阿依②或埃佩尔奈③2的酒商常爱拿这种酒瓶敲击椅衬档,椅衬档被敲断了,可酒瓶却仍然完好无损。现在的这只瓶子在海上不知漂了多久了,不知被撞击了多少次,但却仍旧没有破裂,可见其结实程度有多么惊人。
  “这是克里格酒厂的酒瓶。”少校脱口而出。
  少校是这方面的行家,他的判断没有人会怀疑。
  “亲爱的少校,”海伦夫人答道,“如果不知它从何处而来,光知道它的出处,看来并不重要。”
  “很快就会弄清楚的,我亲爱的海伦,”爱德华爵士回答道,“我们已经可以肯定它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漂过来的。您看,瓶子外面这层固化物质,它已经接近于矿石了,那是因为长期在海里泡着,受到腐蚀的缘故。它在被鲨鱼吞进肚子里去之前,就已经在海里漂流了很长的时间了。”
  “我完全同意您的分析,”少校接嘴说,“瓶子外面结了厚厚的杂质,就表明它已经漂流了很久了。”
  ①位于法国东北部,系著名的香槟酒产地。
  ②③香槟省内的地名。
  “它究竟是从哪儿漂来的?”格里那凡夫人急切地问道。
  “您先别着急,我亲爱的海伦,先得等一等,研究这瓶子得有耐心。除非我判断错了,否则这个瓶子很快就会为我们解开谜团的。”
  格里那凡爵士一边这么说着,一边便开始刮擦封在瓶口的那层坚硬的物质。没多一会儿,瓶塞便露了出来,不过,已经被海水侵蚀得不成模样了。
  “真可惜,”格里那凡爵士说,“即使瓶子里藏着信函,字迹也一定模糊难辨了。”
  “很有可能。”少校附和道。
  “不过,我倒也认为,”格里那凡爵士又说,“如果瓶口塞得不紧,瓶子扔进海里会立即沉底的,幸好鲨鱼把它吞进肚子里去,带到了邓肯号上来。”
  “这是肯定的,”约翰·孟格尔船长应声道,“不过,要是我们在它漂在大海上时将它捞上来的话,就能确定其经纬度,可以研究一下气流和海流的方向,判断出瓶子在海上漂流的路线来了。可是,我们是从鲨鱼肚子里把它取出来的,这就无法推断其漂流的路线了。”
  “我们先看看再说吧。”格里那凡爵士回答道。
  这时候,他便小心谨慎地动手拔出瓶塞,一股海腥味立刻在艉楼里弥漫开来。
  “是什么东西?”海伦夫人以她那女性惯有的急切心情迫不及待地问道。
  “没错!”格里那凡爵士说道,“我没有猜错!是信件!”
  “信件!信件!”海伦夫人惊呼道。
  “可是,”格里那凡爵士说,“因为纸受潮,全都粘在瓶塞上了,没法取出来。”
  “那就把瓶子砸碎。”麦克那布斯少校提议说。
  “我倒是希望让瓶子保持原样,完好无损。”格里那凡爵士说。
  “我赞成这个意见。”少校随即转变了态度。
  “当然,不砸碎瓶子更好,”海伦夫人说,“不过,瓶子里面的信要比瓶子本身更加重要,因此,应该退而求其次。”
  “阁下只需将瓶颈敲掉,里面的东西就可以完完整整地取出来了。”约翰·孟格尔提议道。
  “说得对!就这么办,我亲爱的爱德华。”海伦夫人大声说道。
  其实,也只能采取这个办法了。所以,尽管格里那凡爵士很不乐意,也只好把那只宝贵的瓶子的瓶颈敲掉。还必须用榔头来敲,因为瓶子上的那层杂质已经坚硬得如同花岗岩一般了。不一会儿,瓶颈被敲碎,散落在桌子上;大家立刻看到有几张粘在了一起的纸。格里那凡爵士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从瓶中抽出来,一张一张地揭开,摊放在桌子上。海伦夫人、少校和船长围在了他的身旁。
  第2章三封信件
  这几张纸经海水侵蚀,字迹模糊,只能辨清一些单个的字词,连不成句,拼不成行。格里那凡爵士仔仔细细地看了好几分钟,颠过来倒过去地看,对着阳光看,每个字的一笔一画全都仔仔细细地研究一遍,然后,他才抬起头来对目光焦急地看着他的朋友们说道:
  “这是三封不同的信件,很可能是一封信的三张信纸,是用三种不同的文字写的:一封是英文,一封是法文,一封是德文。从没被蚀掉的那些字迹来看,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不过,剩下的那些字至少总反映点什么意思吧?”格里那凡夫人急切地问。
  “这我难以说清,我亲爱的海伦,信上的字太不完整了。”
  “这三封信上所留下的字也许可以互为补充吧?”少校说道。
  “应该是的,”约翰·孟格尔说道,“海水不可能把三封信上的同一行的同一个字给侵蚀掉的。我们可以把那些断句残词相互拼凑在一起,总可以看懂个大概的。”
  “好的,就这么干,”格里那凡爵士说,“我先来看看英文的。”
  英文信件上的断句残词是这样的:
  “这些字看不出是什么意思。”少校颇为失望地说。
  “不管怎么说,”船长回答道,“这总还是地地道道的英文嘛。”
  “这一点是肯定无疑的,”格里那凡爵士说,“sink(沉没),aland(登陆),that(这),and(以及),lost(死亡)等这些词还都是很完整的。而skipp,显然是skipper(船长);至于Gr,大概是一位名叫Gr……(格……)什么的人名,也许是遇难船只的船长的名字。
  “另外,”约翰·孟格尔说,“monit和ssistance的意思也很明显:monit应该是monition(文件),而ssistance应该是assistance(救助)。
  “嗯!这么一看,就有点意思了。”海伦夫人说。
  “可惜的是,”少校说道,“缺少整行整行的字。是什么船?在哪儿出的事?这我们就搞不清楚了。”
  “我们会弄清楚的。”爱德华爵士颇为自信地说。
  “这是当然的,”总是附和大家意见的少校应答道,“可是,怎么弄清楚呢?”
  “把三封信相互补充着来看就行了。”格里那凡说。
  “对,就这么办!”海伦夫人大声赞同道。
  第二封信比第一封信侵蚀得更加厉害,只剩下如下的几个孤立的字:
  “这是德文。”约翰·孟格尔一看便说。
  “您懂德文吗,约翰?”格里那凡爵士问道。
  “懂点,爵士。”
  “那好,您告诉我们一下,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
  约翰船长仔细地看了看那张信纸,说道:
  “首先,出事的时间确定了,7Juni,也就是6月7日,与英文信上的62合起来,就是1862年6月7日。”
  “太好了!”海伦夫人惊呼道,“您继续说,约翰。”
  “在同一行上,还有一个Glas,”船长接着说道,“与英文信上的gow拼接起来,也就是Glasgow,很显然,这是一条格拉斯哥港的船。”
  “我也这么认为。”少校赞同道。
  “信上的第二行全侵蚀掉了,”约翰·孟格尔接着说道,“但在第三行上,有两个重要的字,zwei意为‘两个’,而atrosen应该是matrosen,也就是是‘水手’的意思。”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