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女子的视角,告诉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青少年课外必读经典
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名家诚荐:
著名教育家、知道姐姐卢勤——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精神宝库中的精华;而阅读经典,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也是理解人生的重要途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经典文学名著,凝结着人类美好的情感和光辉的智慧,饱含着人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梦想,而世界文学经典则展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人文风貌和文化内涵,里面有历史、有社会、有自然、有人生,对于青少年来说,阅读经典文学就是接触世界*好的入口。
《青少年课外必读经典》丛书无论从书目、译者、印刷用纸的选择上,还是封面设计上都很讲究,是一套既融入了时尚外表,又拥有深刻内涵的优质丛书。
丛书特点:
【著名作者+著名译者】
本丛书荟萃了世界文坛巨星的代表作品,罗曼·罗兰、马克·吐温、安徒生、泰戈尔,等等,都将与您相约《青少年课外必读经典》。而我们选择的翻译,既有老一辈翻译家叶君健、鹿金、柳鸣九、陈筱卿、姚锦熔等,又有新一代资深翻译周露、姜希颖、杨海英等。
【全译+原版插图】
为让读者更好地感受经典的原貌,除个别版本外,我们都选择了全译本。许多图书我们还精心选取了国外原版插图,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增加了青少年的阅读兴趣。
【精装典藏】
国内一流设计师根据作品内容精心构图,设计独具匠心,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32开精装装帧,便于阅读,更适于收藏。
本书特点:
★“20世纪*富感召力作家”之一海伦?凯勒的代表作。
★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列为青少年必读书,被翻译成上百种语言畅销于世界各地。
★海伦凯勒被评为20世纪美国的十大偶像之一是当之无愧的,本书是伟大的经历和平凡的故事是完美结合。海伦?凯勒堪称人类意志力的伟大偶像。
——美国《时代周刊》 ★海伦?凯勒,她的一生不愧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辉煌之一,她的逝去是整个世界的损失!
——《华盛顿邮报》 ★跨越了盲聋的身体障碍与折磨,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坚毅精神,成为强者的永恒象征。
——《纽约时报》 ★这部自传体著作,可以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美国《世纪》杂志
第一卷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珍惜每一天
我们或许都看过这样一些令人感动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生命仅剩下最后的一点时间了,也许只有一年,也许还不足一天。那么,这些面临死亡的人将如何度过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天或几小时呢?
这类故事往往能引发人们的思考,人们想知道,不同的人在相同的境遇下,将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死是生命的必然结局,处于生命的倒计时,我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或是有哪些感悟呢?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又会有哪些成就、哪些遗憾呢?
当然,也有一些人愿意把“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作为座右铭,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为死神的即将降临而备受煎熬。有时我会想,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怀着这样一种态度去生活、去思考,我们就会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就会怀着友善、进取和渴望去度过每一天。但是,当时间在我们前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悄然流逝时,这种紧迫感就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通常在故事中,那些主人公常常会在最后一刻,由于意外好运而绝处逢生,但是他的人生观却从此发生了改变,他会更加深刻地领悟到生命及永恒的真谛。我们也时常看到,那些曾经濒临过死亡边缘的人们,对生活中的事情都看得更透彻、更豁达,他们将生命赋予了一种醇香之美。
可是,我们的大多数人总把人生视作当然,虽明知自己终将有一天会死去,但却总是把那一天想得非常遥远。我们正处于精力旺盛、身体健康的状态,死亡是遥不可及的,以至于我们根本就不会想到它。日子似乎没有穷尽,所以,我们总是为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而虚度年华,几乎意识不到我们是在浪费生命。
我想,我们的整个人和所有的感官都有着同样的惰性。因此只有失聪者才珍惜听觉,失明者才能体会到重见天日的幸福。那些成年后失聪或失明的人更是这样。但是,那些视觉或听觉正常的人,大部分却感受不到这些感官的可贵。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毫不费力地感受到了一切色彩和声音,可他们却不懂得珍惜。我们不会感恩所拥有的一切,直到我们失去它们;我们意识不到健康的可贵,直到有一天我们失去了健康——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有时我甚至想,如果每个人在他刚懂事的时候患过几天盲聋症,这将是他一生的幸运。黑暗将会让他更珍惜视觉;聋哑会让他更珍重声音。我时常询问我那些视力很好的朋友们,探问他们到底看到了什么。
前些天,一位好友前来探望我,当得知她刚从树林里散步归来时,我问她看到了什么。“也没看到什么特别的。”她回答说。要不是类似这样的回答之前我听得太多了,我简直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其实,我早就知道有视觉的人反而看到得更少。
在树林中徜徉许久,却没有看到多少值得注意的东西,怎么会呢?即使我这个没有视力的人,仅凭着触觉,都能发现很多奇妙有趣的事物。
我可以用双手轻柔地抚摸树干,分辨出桦树光滑的外皮,或者松树粗糙的表皮。春天,我会沿着枝条满怀希望地寻找着蓓蕾,寻找着大自然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第一个音符。有时,我抚摸到一朵花柔润而饱满的肌理,会发现它有漂亮的卷曲。有些时候,如果我足够幸运,在我将手轻轻地放在一株小树上时,我可以感觉到小鸟在音律轻快的歌声中快乐地跳舞。我喜欢让小溪清凉的流水从我张开的指缝间缓缓淌过。我能感觉到松针或者海绵似的柔草铺成的厚厚的、柔柔的地毯,比奢华的波斯地毯还要讨人喜爱!在我看来,春华秋实是一场动人而又不会落幕的美丽戏剧,它的剧情在我的指尖一幕幕滑过。
我的心会为此痛苦地流泪,因为我急切地渴望能够看到我所感知的这一切。如果我仅仅凭着触觉就能感受到这么多的快乐与美感,若是利用视觉那会发现身边多少的美丽啊!可是,那些视力正常的人却看不到这些。他们对于这世界上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万花筒似的景象视而不见,他们认为那是理所应当的。大概人们都是这样,不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却常常渴望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在可贵的光明世界中,视觉居然只被视为一种便利,而不是去观察丰富多彩的生活的优势,真的太可惜了!
假如我是某个大学的校长,我一定要开设一门必修课程,讲授“如何使用你的眼睛”。让教授向他的学生们讲述,怎样通过用心观看那些熟视无睹的事物,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乐趣,并以此来唤醒他们那迟钝的感觉和天赋。
我可以假想一下,假如有奇迹出现,哪怕只给我三天光明,我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在我设想的时候,也请你们闭目想象一下,假定你仅仅拥有三天光明,你会怎样利用你有限的时间,让你的目光停留在你最想注视的东西上面呢?对于我而言,我会尽最大可能要看看在我黑暗的日子里令我无比珍惜的东西,你肯定也想让你的目光定格在令你珍惜的东西上面吧,以便在未来无边无际的黑暗中,将它们铭刻在心灵深处。
假如,真的出现了奇迹,我能够拥有三天的光明,紧接着再回到黑暗中去,我将会把这段时间分为三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