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三到了,小伙伴们清早出门,一起去大寨赶歌圩。一位爱唱歌的小土神加入队伍,他们过黑乎乎的山林,弯弯的山路,搭车翻山越岭。一路上,他们路过壮观的风雨桥,遇到堵车、迷路大难题,在小土神的歌声里,居然隐藏着神通广大的技能……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有幻想色彩的春日旅行故事,创新性地以歌谣故事绘本形式,展示中国传统节日之美,传承多元民族文化,带读者走进古老又现代的美好节日。 故事中,四个山里的孩子次出远门,一路上,当孩子们害怕、着急、无聊时,有神通本领的小土神用歌声为他们排忧解难。一个贴近孩子心理的有趣故事,几首美妙的歌谣,巧妙地呈现了三月三人们做五色糯米饭团、赶歌圩、春游踏青、吃百家宴等真实又鲜活的节日习俗,传递暖暖人情味和节日欢聚的美好祝愿。
1. 这是一本以传统节日“三月三”为主题的原创图画书。传统节日浓缩着历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三月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一个古老又美好的节日,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流行,又称“上巳节”,有祭祀、踏青、宴饮、娱乐等节日习俗。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即写于上巳节游春之后,阳春三月是一年当中美好的时光。在南方,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的许多地区,很多少数民族至今依然流行庆祝三月三,如壮族、侗族、瑶族、黎族、水族、苗族、畲族、布依族、仫佬族、毛南族。尤其在广西,“三月三”是盛大又隆重的节日,是祈祷风调雨顺重要节日,也是亲友欢聚、唱歌、踏青的日子。 2.本书讲述了一个有幻想色彩的春日旅行故事,语言借鉴广西民歌的形式,创新性地融合故事和歌谣,呈现“三月三”民俗文化以及广西的风土人情。故事中,四个山里的孩子次出远门去大寨赶歌圩,借由几个五色糯米饭团,他们结识了一位爱唱歌会拉琴有神通本领的小土神,一路上,他们遇到堵车、迷路等大难题,当孩子们害怕、着急、无聊时,小土神用歌声为孩子们排忧解难。一个贴近孩子心理的有趣故事,几首美妙的歌谣,巧妙地呈现了三月三人们做五色糯米饭团、祈祷风调雨顺、赶歌圩、春游踏青、访亲友、吃“百家宴”等真实又鲜活的节日习俗。 3.这是一本“用脚踏出来的书”,作者赴南宁、桂林、龙胜、崇左实地采风,根据真实素材创作。采风过程,作者走山路,过梯田,拜访天琴师,深入自然保护区,赶歌圩,和热情的广西人民一起吃“百家宴”,了解自然环境,体验当地民俗文化,将当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融入书中。书中以壮族、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欢庆三月三的节日习俗为背景,通过孩子的视角,展示壮族、侗族等地区的民俗、文化、服饰、建筑和自然环境等,巧妙地用图画书展示民间文化,传承宝贵的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4.画家柳垄沙用色粉笔和普通白色粉笔作画,描画出山清水秀、丘陵梯田密集、植被幽森、雨雾丰沛的自然环境,呈现广西山林之美。 5. 这也是一个传递节日意义和暖暖人情味的温暖故事。传统节日,有亲友欢聚,丰盛的美食,吹奏的队伍,热闹的民俗活动,美好的故事传说。一种节日不会永久存在,也许会变迁、会消失,不过只要人们欢庆节日,只要孩子们保持对美好日子的期待,节日的精神会一直存在,和小土神一样有超凡能力的可爱神灵也会一直存在,给孩子们带来欢乐。
三月三这天,阿布趁天还没亮就出门了。 阿婆把五色饭团装进阿布的小背包里, 叮嘱她:“跟伙伴们一起走啊。” 阿布、阿土、壮壮和阿妹相约在村口,一起去大寨赶歌圩。他们在土神龛前摆下五色饭团,许愿今天的旅程顺利。 小土神跳了出来,问可不可以同行。阿妹吓了一跳,阿布、阿土和壮壮 却兴奋地跳起来,跟着小土神说不定会有好玩的事情发生。 他们边走边唱,过三条小溪,翻过两座山头,到了大路边。 “今天是吉日,相约同出行。云飞我也飞,雾走我也走。” 远远传来喇叭声,开三轮摩托车的大叔吆喝着: “你们去歌圩吗?来搭便车吧!” 小土神摸了摸口袋,掏出一块好看的石头给大叔当车票。阿布和小伙伴们高兴地跳上车。 ……
今天是吉日,相约同出行。”“家乡是歌海,畅饮同歌唱。跟着歌声走,结伴访亲友。”歌谣里有孩子们一路上的心情,也继承着流传悠久的节日传统。古代的三月三是祭祀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子嗣兴旺的重要节日。而在今天的广西地区,我们还可以在春暖花开时节,体验齐聚对歌、做五色饭团、吃筵席等等让人心潮澎湃的盛大聚会场面。 ——田晓耕(壹勺文化创始人) 采风时候,我们在崇左市靠近边境的地方拜访了一位老天琴师。在他家里,我们听他演奏,仔细地听,可以听出其实主旋律只有几个音符,不断地重复,再加上变奏和重叠,天琴弹奏出的音律就像拨动心弦的舞蹈。在路上,窗外的一丛丛山丘就好像音符在时空中延展跳跃起来,池塘边传来像狗吠的青蛙声,这是大自然的礼赞,音韵的美在脚下渐渐呈现。绘本是关于图画与文字的,我希望它也是关于歌声的。绘本结束了,但希望歌声还能再回荡于你心中。——柳垄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