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当世界还不存在的时候
ISBN:
作者:德)舒比格,(德)霍勒 著,(德)鲍尔 绘,王泰智,沈惠珠 译
出版社:四川少儿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9月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8-10(3-4年级)、10(5年级)以上、
内容简介

在一切开始之前是一片虚无。一只狗沙哑地吠叫着跑来。虚无颤抖了,因为终于有了动静。狗喘着粗气待了片刻,然后又沙哑地吠叫着到别去去了。然后,又是久久的一片虚无。后来才出现了宇宙。
一声巨响至后,地球就傻傻地挂在了宇宙中,她试图回忆自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世界到底是怎么开始的?两位作家想象并讲述出34个有关造物的稀奇古怪的故事,由于于尔克舒比格开头,弗朗茨霍勒收尾,中间你一篇我一篇,轮流登场。这是一本荡涤心灵的书,一本平复心情的书,一本回归真我的书,一本感悟与感性并存的书,一本怀念与怀旧同在的书,一本值得珍惜、珍视与珍藏的书!

编辑推荐

舒比格马不停蹄,驰骋想象,妙笔生花。那些充满童话色彩、让人惊喜、简单而又神秘故事包括:自己造了一个男人,寒冷来自何方,骆驼的眼神为什么如此疲惫,魔鬼为什么是坏心眼。谁读这本书都会惊叹,因为书中藏满了美丽的灵感。
这是一本荡涤心灵的书,一本平复心情的书,一本回归真我的书,一本感悟与感性并存的书,一本怀念与怀旧同在的书,一本值得珍惜、珍视与珍藏的书。总之,这是一本任何儿童文学作家都梦寐以求想创作、所有孩子都渴望看到的优秀图书,适合永久珍藏!
这是《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的姊妹篇,沿袭了原书的特色和风格。世界到底是怎么开始的?且听作者娓娓道来有关造物的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这既像一本故事集,也像一部哲理寓言集,又像……很难说清楚。

在线试读章节

舒比格的书,是一位智者对世界的严肃思考,而这位智者,在长大的过程中并没有把童年丢掉,所以他才能既像个孩子那样锐利地观察这个世界,又像个成年人一样对世界感到深深的无奈,于是最后,他再次回到童年,用近乎任性的方式完成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如果你童心未泯,舒比格就一定能让你震撼;而如果你对童年念念不忘,舒比格也足以唤起你的温暖记忆。
南方都市报《舒比格:可能是现在最伟大的童话作家》

这是一本奇特的童书,有奇特的故事和奇特的画。喜欢它的人只是喜欢得要命,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讨厌它的人理由就简单多了:看不懂!几年前,一个孩子很郑重地告诉我:“大人根本看不懂这本书。”六年前,它曾经在大陆出版过,卖得很糟糕,于是绝版了。经过非常艰难的努力,最近它终于再版了,插图、排版设计更接近原版风格,只可惜新的译文逊色了几分。不过我们还得说:它是本好书!
阿甲
舒比格的书,是一位智者对世界的严肃思考,而这位智者,在长大的过程中并没有把童年丢掉,所以他才能既像个孩子那样锐利地观察这个世界,又像个成年人一样对世界感到深深的无奈,于是最后,他再次回到童年,用近乎任性的方式完成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如果你童心未泯,舒比格就一定能让你震撼;而如果你对童年念念不忘,舒比格也足以唤起你的温暖记忆。
南方都市报《舒比格:可能是现在最伟大的童话作家》

这是一本奇特的童书,有奇特的故事和奇特的画。喜欢它的人只是喜欢得要命,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讨厌它的人理由就简单多了:看不懂!几年前,一个孩子很郑重地告诉我:“大人根本看不懂这本书。”六年前,它曾经在大陆出版过,卖得很糟糕,于是绝版了。经过非常艰难的努力,最近它终于再版了,插图、排版设计更接近原版风格,只可惜新的译文逊色了几分。不过我们还得说:它是本好书!
阿甲

于尔克舒比格是个擅长做白日梦的人。我仿佛在浏览一个童心未泯的智者的白日梦。他也怀旧,也不满现实,但他不愤怒,不故作忧伤。他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一个孩童,吐露着智者的呓语,做着他的香甜的、幸福的白日梦。
《中华读书报》《智者也做白日梦》

武林中最厉害的招数是没有招数,童话里最有意思的童话是“没有意思”。 用周作人的话说,最好的童话是在于那有意味的“没有意思”。最有意味而“没有意思”的作品当属舒比格的童话。
网易新闻《于尔克舒比格:一种胡说八道的童真》

他们说

发 明

当第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他所看到的世界还是空荡荡的。他四处行走,直到疲惫不堪。好像还缺少点什么,他想,对,就是缺少一个可以坐在上面有四条腿的东西。于是,他发明了椅子。他坐在椅子上,向远方望去。太好了,太好了。然后他想,好像还好得不够。似乎还缺少点什么,他想,对,是缺少一个可以把腿伸到下面、胳膊肘撑在上面的四方形的东西。于是,他发明了桌子。他把腿伸到桌子下面,把胳膊肘撑在桌子上面,向远方望去。太好了。从远方慢慢刮来一阵风,随后又飘来一片乌云。下雨了。不太好。还是缺少点什么,他想,对,是缺少一个上面有盖可以遮风挡雨的东西。于是,他发明了房子。他把椅子和桌子搬进房子,坐下,伸开腿,撑起胳膊肘,从窗子向外望着雨。太好了。
雨中走来了另一个人。他朝房子走来。我可以进来吗?那个人问。请吧,第一个人说。他给进来的人看他所发明的东西:可以坐的椅子、可以伸腿和撑胳膊肘的桌子、有四面墙还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可以进出的门、可以观景的窗子。另一个人看了这些发明,逐个试用并赞不绝口以后,第一个人问道:那您呢,亲爱的邻居?另一个人沉默不语。他不敢说,因为是他发明了风和雨。
(于尔克?舒比格)

第一次旅行

世界有了高山和峡谷之后,很久都没有被人类发现。不同民族的人类,当时还相互隔离着。大家都说自己是“人类”,都生活在自己的田地附近。他们当时认为,只要走到世界的边缘,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无底的虚空之中。
有个男人名叫伊西多,想去看一看那里到底是什么样子。
他要去哪里?
去世界的边缘。
真可怕!大家说。
但伊西多很想去看一眼那里的虚空。不论他去问谁,大家都只知道会掉进去。
伊西多的心像大鼓一样跳动。第二天早上他就上路了。
他要去哪里?
去世界的边缘!
在很长的时间里,大家再也看不见他。但他却定期寄回明信片,上面写着对大家的问候。明信片上还印着许多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在明信片的背面,他总是写道:我很好。
最后一张明信片的上面是可怕的空白,下面是一大片波浪。明信片的背面写着“多多问候”和“大海”。
(于尔克?舒比格)

魔鬼的故事

在第一批人类生活的时代,还没有魔鬼。那时,有一个老人很会讲好听的故事。他住在一个用榛子树枝搭成的窝棚里,每到晚上人们就会聚集在他的周围听他讲故事。
老人常常讲一个讨厌的家伙,由于他老爱搞恶作剧,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魔鬼”。他说,这个家伙很容易辨认,因为他头上长着两只犄角,腿上长着两只马蹄,走起路来有些跛,而且善于变化,有时变成女人,有时变成一片荆棘,有时变成公羊或者其他动物。他确实可以变成一切。
这个老人的部落里都是些友善而平和的人,可是当老人问他们要听什么故事时,他们都会异口同声地喊道:魔鬼,魔鬼!
最积极的听众是一个年轻的男子。有一天,他决定去捉拿魔鬼,便走出了村子。他看见一只公羊,就立即把它踢翻在地,并割下它的一只蹄子。年轻男子觉得,这个动物长着美丽的弯犄角,肯定是魔鬼变的。
但公羊的主人却把他毒打了一顿,还把他赶走了。
他走到下一个村子,又看到一只山羊,于是又把它打倒在地,割下了它的两只犄角。他敢肯定,这不是 别人,肯定是魔鬼变的。
但牧羊人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顿,也把他赶出了村子。
到了下一个村子,他在村口看到一只公牛,便把它打倒,把它的尾巴和两只犄角都割了下来。公牛凶狠的眼睛让他确信,它肯定是魔鬼变的。
但是村子里的人都跑了出来,把这个年轻男子打得险些丧命。
他一瘸一拐地离开了这个村子,把尾巴安在自己的裤子后面,把山羊犄角安在头上,把山羊蹄子绑在脚上。从此以后,他就只做坏事,所以人们也就叫他“魔鬼”。人们确信,他一直就存在,而且会一直存在下去。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