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爸爸小时候有恐龙
ISBN:
作者:(法)文森特·马龙 著,(法)安德烈·布沙尔 绘,沙杜 译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08月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3-4(小班)、4-5(中班)、趣味、想象力、幽默、
内容简介

爸爸小时候,没有理发师,所以头发长了只能请大力士帮忙;爸爸小时候,没有冰箱,所以不能剩饭;爸爸小时候,不能像今天这样,想去哪儿玩就去哪儿玩;爸爸小时候,上厕所花不了多长时间;爸爸小时候……“爸爸”小时候,是个野蛮、危险的纪元吗?

编辑推荐

“爸爸小时候,音乐就是‘滚石’。”以天然质朴的石器音乐对应现代疯狂的摇滚乐。
“爸爸小时候,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哭鼻子。”那夸张的拔牙方式彰显了勇敢,对应的是现代人经受不了打击的脆弱。
“爸爸小时候,没有学校,所以大家什么都不懂。”暗指的是虽然现代学校众多,但人们懂的不见得就多。
“爸爸小时候,‘狡猾的狼’只是个笑话。”那时的小红帽高大壮实,狼却瘦骨嶙峋且颇显胆怯,揭示了现代小红帽容易受欺乃在于她本身的软弱。
“爸爸小时候没有网络,传递信息全靠两条腿。”反讽了网络时代人们足不出户的封闭生活。
“爸爸小时候野蛮无处不在,除了电视上——因为电视还没发明。”,那时的人们靠自己的力量与威胁性的环境作战而生存,而现在电视上遍是暴力的流毒。
“爸爸小时候,没有手表,所以大家上班都会迟到,可也没有办公室,所以……”这讽刺了现代人成为时间和工作的奴隶。
……
《爸爸小时候有恐龙》, 以原始人的眼光看我们的现代文明社会,让大人和孩子都笑掉大牙。但在笑过之后,又会启发我们对现在的生活进行思考。表面上似乎对“爸爸小时候”的生活充满了同情和怜悯,但真正的指向恰恰相反,旨在赞美那种“远古”生活中的天然、自由、情感、勇敢。想想“爸爸”小时候有什么、怎么过,也想想我们现在的小时候有什么、又该怎么过!(摘自书评)

在线试读章节


幽默另类的童年怀旧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谈凤霞
阅读这本法国图画书《爸爸小时候有恐龙》,从读题目起就会踏上惊奇之旅——“爸爸小时候有恐龙”,这是一个不符合地球进化史的荒诞组合(恐龙时代尚未有人类,人类时代已没有恐龙)。看一眼封面,则不由陡然惊愕:巨大的恐龙爪似要踩向渺小的原始人,而这个浑然不觉危险逼近的原始人却还在弯腰欣赏石头丛中的一朵小野花。看到扉页,则更加紧张:原始人在钓鱼,却似要被大鱼所钓。爸爸小时候,是一个“野蛮且恐怖”的纪元吗?
放心,从故事第一页往下翻,这个疑惑便会立即化解,代之而起的是一发不可收的“笑机”。“爸爸小时候,没有电视,晚上只能看熊。”这个绝对震撼的童年忆旧如空穴来风,但孩子一定能心领神会,而后哑然失笑,再而后就是深深的“羡慕”——羡慕爸爸小时候住在山洞里,能看野外的熊,远胜过呆在房间里看电视。接下来,一连串“爸爸小时候”的生活情形缤纷出场,奇趣横生。这每一种生活,文字所说皆为事实,而图画所现却极尽想象与夸张,用荒诞手法表现一个又一个发噱之处,在让人笑意荡漾开后,又会引发一个又一个的反思漩涡。
看着“爸爸小时候”,总会不由触动我们去对比现代生活的不同。“爸爸小时候,遛狗是件苦差事。”狗脖子上的绳索吊着遛狗的人,那时的人驾驭不了动物;而现代人则将本有野性的动物驯服成了被束缚的宠物,人和动物的关系发生了错位。“爸爸小时候,坐‘车’真是件麻烦事。”人们搭乘大型恐龙出行,虽然艰难,但却有趣且环保;而现代交通虽然便利,但那些工具却造成环境污染。“爸爸小时候,没法安静地睡午觉。”人们卧于兽皮之上,头顶不时有山石断裂之险,以夸张的环境格局对比现代人虽然住处舒适,但却忙得无暇休息的劳碌。“爸爸小时候,蝙蝠侠、超人、蜘蛛侠没有合适的衣服穿”,指涉的是现代流行电影文化的超炫包装。“爸爸小时候,没有抗生素,得了感冒可能会死。”一定程度上讽刺了现代人滥用抗生素的弊病。“爸爸小时候,买个东西也要全家出动。”“爸爸小时候,会围着篝火讲鬼故事。”这些用荒诞手法表现的家庭生活,影射的是现代家庭中分担家务、共享快乐的亲情时光的缺失。“爸爸小时候,音乐就是‘滚石’。”以天然质朴的石器音乐对应现代疯狂的摇滚乐。“爸爸小时候,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哭鼻子。”那夸张的拔牙方式彰显了勇敢,对应的是现代人经受不了打击的脆弱。“爸爸小时候,没有学校,所以大家什么都不懂。”暗指的是虽然现代学校众多,但人们懂的不见得就多。“爸爸小时候,‘狡猾的狼’只是个笑话。”那时的小红帽高大壮实,狼却瘦骨嶙峋且颇显胆怯,揭示了现代小红帽容易受欺乃在于她本身的软弱。“爸爸小时候没有网络,传递信息全靠两条腿。”反讽了网络时代人们足不出户的封闭生活。“爸爸小时候野蛮无处不在,除了电视上——因为电视还没发明。”,那时的人们靠自己的力量与威胁性的环境作战而生存,而现在电视上遍是暴力的流毒。“爸爸小时候,没有手表,所以大家上班都会迟到,可也没有办公室,所以……”这讽刺了现代人成为时间和工作的奴隶。结尾的对比性反讽则更加高超:“爸爸小时候,其实是苹果在主宰世界。”那时的人悠然躺在树下——注意,这可不是真正的苹果树,有点像棕榈,谁说苹果一定是要从苹果树上才能长出的呢——可以去发挥无限的遐想和创造,这幅画让人想到苹果从牛顿头顶掉落促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智慧多从闲中生,而现代世界正被苹果牌的电子产品所主宰,人们的视野和思想也被电子世界所掌控和局限,也许我们应该回归那样一种自然、自在的原始生活?在蓦然惊心之际,翻到封底,还有一个惊奇等在那里:远古时代的巨大恐龙在往持矛挺立的人身上“浇水”,不是让他接受灭顶之灾,倒像是要让他如“醍醐灌顶”,唤醒他对生活的重新认知。
这本图画书中深邃而锐利的思想都巧妙地以幽默出之,简单朴实的文字显现的是不动声色的冷幽默,而异想天开的图画则多为暗含批判的黑色幽默,极大地拓展了文字意涵,丰富了审美空间,往往出乎意外,且耐人寻味。每一页基本都在“正话反说”:表面上似乎对“爸爸小时候”的生活充满了同情和怜悯,因为那时候的生活原始、落后、单调、粗粝、愚蠢,没有现代生活的先进、发达、丰富、精细、高明,但真正的指向恰恰相反,旨在赞美那种“远古”生活中的天然、自由、情感、勇敢以及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诸种美好,批判现代生活的奢侈、暴力、懦弱、封闭、异化等诸种弊端。
《爸爸小时候》真是一本另类至极也巧妙至极的怀旧之书。它以荒唐到令人匪夷所思、幽默到令人大笑不止、智慧到让人“笑”定思“痛”的高妙手法,也以稚拙而传神的笔触、夸张俏皮的画风与别出心裁的机巧,构筑了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怀旧空间”。这样美妙的书仅读一遍远远不够,相信很多大人和孩子在看完一遍后一定会觉得不过瘾,会再傻傻地看它好几遍,吃吃地笑它好几遍,也认真地想它好几遍——想想爸爸小时候有什么、怎么过,也想想我们现在的小时候有什么、又该怎么过!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