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用故事喂大孩子:培养聪明好学的孩子
ISBN:9787512708150
作者:故事达妈团队 著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年龄/主题/大奖/大师: 10(5年级)以上、成年人、家庭教育书、
内容简介

 故事对于孩子具有特殊的意义。故事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到高兴,还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西方有大量的绘本,绘本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哲学的启蒙,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帮助孩子建立自我,加深孩子对于友情、亲情的理解。由此可见,讲故事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用故事喂大孩子”系列图书的创作初衷正是为了使讲故事成为一种教育方式。
  在这个系列的五本书里,每篇文章都有四个栏目:
  为什么选这个故事——向父母推荐好的故事;
  口语化的故事内容——父母可以不必买故事书,直接用书中已经根据孩子的阅读习惯改编了的口语化的内容,直接讲给孩子听;
  怎样讲好这个故事——在这个部分里,故事达妈针对每一个故事,给父母提供了几个开放式的问题,帮助父母把故事中的内涵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孩子理解故事的内涵,尝试用故事隐含的内涵指导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而获得成长;
  好故事为什么好——在这个部分里,故事达妈从美学的角度、哲学的角度、儿童心理的角度、成长发展的角度,帮助家长重新理解、欣赏、学习这个故事。很多绘本故事其实适合1到99岁阅读,欣赏这些故事,对于成人的工作和生活,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不知道什么故事好?
  这里有最受小朋友喜欢的、精彩到令人拍案叫绝的绘本故事。
  ★语言过于书面,情节远离孩子的生活?
  书中的故事用孩子们能听得懂的口语全新演绎,针对远离孩子真实生活的情节也做了适当修改。
  ★不知怎样讲解故事背后的道理?
  针对每个故事设置的开放式问题,让孩子通过思考,自己找出故事的内涵。
  ★故事讲完就忘了,不会学以致用?
  孩子出现相应的行为问题时,读某个针对这个问题的故事给他,听完就能用到!
  想培养聪明好学的好孩子,用最有效的42个故事良方!
  42个最受小朋友喜欢的好故事×针对每个故事的开放式问题×针对孩子偏差行为的讲解方式=爱思考、爱发问、聪明好学的好孩子
  ☆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意愿,不知怎样说服别人?
  →《我要大蜥蜴》:用书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说服对方!
  ☆不会换个角度想问题,创意力方面有所欠缺?
  →《爷爷一定有办法》:看爷爷怎样把旧物大变身,
  再看看小老鼠又是怎样再次利用爷爷扔掉的废品!
  ☆孩子被大的目标吓到,感到畏难?
  →《蚂蚁和西瓜》:看小蚂蚁怎样把大西瓜搬回家,分解目标很重要!
  ☆孩子没原则,不知怎样拒绝别人?
  →《别让鸽子开巴士》:建立公正、独立的判断能力和保护自我的能力。
  ☆当孩子遭遇否定,该如何应对?
  →《大脚丫跳芭蕾》:重要的不是别人的态度,而是自己的信念和坚持!

编辑推荐

★孩子只听得懂故事的语言!
  ★妈妈不知道怎么办,故事全知道!
  ★每天给孩子讲故事的妈妈,就是最好的妈妈!
  ★爱孩子,就请像喂牛奶一样每天喂故事给孩子吧!
  ★讲故事是最好的教养方式!
  ★想培养聪明好学的好孩子,用最有效的42个故事良方!
  42个最受小朋友喜欢的好故事×针对每个故事的开放式问题×针对孩子偏差行为的讲解方式=爱思考、爱发问、聪明好学的好孩子
  ☆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意愿,不知怎样说服别人?
  →《我要大蜥蜴》:用书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说服对方!
  ☆不会换个角度想问题,创意力方面有所欠缺?
  →《爷爷一定有办法》:看爷爷怎样把旧物大变身,
  再看看小老鼠又是怎样再次利用爷爷扔掉的废品!
  ☆孩子被大的目标吓到,感到畏难?
  →《蚂蚁和西瓜》:看小蚂蚁怎样把大西瓜搬回家,分解目标很重要!
  ☆孩子没原则,不知怎样拒绝别人?
  →《别让鸽子开巴士》:建立公正、独立的判断能力和保护自我的能力。
  ☆当孩子遭遇否定,该如何应对?
  →《大脚丫跳芭蕾》:重要的不是别人的态度,而是自己的信念和坚持!

他们说

如何教孩子学会尊重和欣赏生命
  为什么选择这个故事
  ☆小小蚯蚓的故事,与一个大大的地球紧密相连!是的,地球那么大,蚯蚓那么小,但它们却息息相关!
  ☆当你的孩子面对比他弱小得多的昆虫时,你怎么教会他尊重?
  ☆《纽约时报》畅销图书榜;《学校图书馆》杂志最佳图书奖。
  《蚯蚓日记》
  你见过蚯蚓吗?
  嗯,你一定见过。下雨之后,他们经常会到地面上来。他们的身体软软的,浑身都是泥巴。
  你知道吗?一条小蚯蚓的生活,其实和你的生活很像。他们也要上学,也有朋友,还会全家一起去旅行。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就是这样一条小蚯蚓。他多大呢?好像七八岁的小男孩一样。他已经上学了,还有成绩单。你知道蚯蚓在学校里都学什么课程吗?可不是你们学的英语、数学哦,是地道、泥土、体育、美劳、历史、堆肥、蠕动。很有趣吧?
  小蚯蚓贴了很多照片,有他的成绩单、他的好朋友蜘蛛为他织的网、小时候和爸爸的合影、他自己挖的第一条地道、全家去堆肥岛旅行的合影——你喜欢到堆肥岛旅行吗?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这条小蚯蚓的日记吧,他记录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呢。
  “3月20日,妈妈说我应该永远记住三件事:第一,地球给了我们需要的一切;第二,我们钻地道的时候也帮助了地球呼吸;第三,永远不要在爸爸吃报纸的时候打扰他。”
  小蚯蚓会挖地道,挖地道可以帮助地球呼吸,他好棒啊!
  “3月29日,今天我努力教蜘蛛怎样钻地道。一开始他全部的脚都卡住了,后来他又吞了一嘴的土。最后我放弃再教他了。”
  你猜猜蜘蛛最后能学会钻地道吗?那蚯蚓会不会学会像蜘蛛那样倒立走路呢?
  呵呵,小蚯蚓在4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蚯蚓也没办法倒立走路——我从树枝上摔下来,差点儿摔死,幸亏蜘蛛及时用网把我救了!”
  钓鱼季开始了,蚯蚓们全都钻到了更深的地方,以免被人挖出来当作鱼饵!
  夏天的雨季,对于蚯蚓来说是很可怕的,地底下太湿了,他们只好待在地面上,而这个时候如果刚好有小朋友玩跳房子游戏的话,那简直太危险了!
  4月15日,小蚯蚓忘记带午餐了,他饿得不得了,只好把要回家完成的作业纸吃掉了!更糟糕的是,他吃作业纸时刚好被老师看到了——老师罚他写10遍“我以后不吃作业纸了”。写完之后,这个小家伙把这张纸也吃掉了!
  这个小蚯蚓还特别爱搞恶作剧!他悄悄爬到在公园玩的小孩面前,故意在他们面前扭来扭去,吓得这些孩子尖叫着逃跑!
  爷爷告诉小蚯蚓待人要礼貌,于是他早上早早起来,对遇到的第一只蚂蚁说“早安”,但是他不知道那是一大队蚂蚁——于是他一直站在那里对源源不断的蚂蚁说“早安”到天黑!
  小蚯蚓的噩梦是什么样子呢?就是一只大鸟在玩跳房子的游戏!
  小蚯蚓会不会和同伴吵架呢?当然会了!蜘蛛说有脚才算酷,蚯蚓为此和蜘蛛争吵起来。不过第二天蚯蚓又把蜘蛛逗笑了——而且蜘蛛笑得太厉害了,从树上直接掉下来,摔得砰的一声响!看来脚也不是那么靠谱儿的!
  小蚯蚓还有很多趣事呢,但是也有自己的苦恼。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常年生活在地底下,人们很容易忘了他们的存在。不过还好,因为地球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怎么讲好这个故事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和表达了一条小蚯蚓的观察和思考。小蚯蚓的“宇宙观”和“世界观”是怎样的呢?小蚯蚓的学校、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生活点滴又是怎样的呢?听了这个故事,相信你就会有答案。
  从科普的角度,和孩子讨论故事的细节,启发孩子思考
  这个故事可以被当作科普绘本讲给孩子听。在讲的过程中,让孩子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呢?比如:
  为什么小蚯蚓的妈妈说非要钻地道不可呢?地球真的需要蚯蚓钻地道才能呼吸吗?
  为什么蚯蚓不能学会倒立走路,蜘蛛也学不会钻地道呢?
  小蚯蚓为什么害怕小朋友玩跳房子的游戏呢?
  钓鱼季的时候,小蚯蚓们为什么要钻到更深的地方去呢?
  加深对“生命”的了解
  这个故事改变了孩子们对于蚯蚓、蜘蛛等到小生物刻板、平面的印象,使他们而变得生动、立体起来。原来小蚯蚓不是又脏又丑、浑身脏兮兮、软塌塌、令人生厌的生物,而是这么可爱、有趣、积极向上的生物呀!
  很多时候,孩子对于生命的了解是片面化、浅层次的。尤其对于蚯蚓、蜘蛛、苍蝇、毛毛虫等看上去很“丑陋”的生命,往往是轻视的、厌恶的。所以,很多孩子甚至以残害这些生命为乐,以迫害、折磨微小的生命为骄傲。
  孩子的这种行为,往深层次剖析,还是生命教育的缺失。孩子会觉得杀死微小的生物没什么大不了,甚至觉得它们不是有生命的,没有痛感,不会难过。
  3~6岁,正是孩子建立同理心的时期,这个时候引入这个故事,让孩子对生命有全息的、立体化的了解,无疑对于他们建立同理心,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大有好处。相信听过这个故事的孩子,再见到蚯蚓的时候,就不会再心生厌恶,而是会尊重它、保护它。
  可以试着让孩子参照这种形式编写“蜘蛛日记”“蚊子日记”“苍蝇日记”等,让孩子在编写过程中,试着体察这些小生命的生活点滴。这就是对于生命的爱的源头!
  即使再微小的生命,也是有价值的,也是值得尊重的
  每一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很微不足道的生物!小蚯蚓虽然小,但是却有着重要的使命——帮助地球呼吸,有着大大的本领。
  和5岁以上孩子,一起讨论一下不同的生命都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
  苍蝇、蚊子的价值在哪里呢?人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不同的人,是不是都有自己的价值呢?
  你最不喜欢的某个小朋友,他有怎样了不起的地方?
  尊重是人的生命中最严肃的一课,尊重不同的生命形式和状态,是很多美好品质的源头——比如包容、谦虚、爱心等。通过自然生命故事,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乐观、正向的态度及多元思考的习惯。
  好故事为什么好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孩子的思维课要到“思维的源头”去学。“思维的源头”在哪里呢?在自然,在天与地之间,在每一个自然生命身上,在一切美的事物中。
  这不仅仅是思维课,还是一个人的境界课、心胸课。一个以自然为师的孩子,他必然有着开放的心胸、有着乐观的精神、有着谦逊的姿态、有着公平的思想。
  盛唐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宏伟的诗句,与盛唐时期辽阔的疆土和文人雅士浪漫的生活所形成的广阔的心胸有着必然的关联。
  同样的,孩子也会在欣赏一草一木的枯荣中体会人生的不易,也会在蚯蚓、蜘蛛等“丑陋”生灵身上看到、认同、尊重和欣赏不同的生命之美。
  这个绘本,正是从这个高度,将一个宏伟的宇宙观化身为一条小蚯蚓,通过这个小生灵的一言一行中传递给小朋友,让他们纯净的眼睛免受世俗的困扰,给他们小小的爱心输送养料,让他们通过这个小小的故事,发现生命的不同和精彩。
  我们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幸福感。一个有着开放的心胸和能够欣赏生命的不同精彩的孩子,必然会离幸福更近一些。

书摘与插图